2)第287章 放弃劝谏情结,尊重大明命运(卷末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区区商人来买地。

  对于这样的大明王朝,苏泽已经再也没有任何的好感。

  苏泽也反省了,无论是钞关税法,还是帮着海瑞抗灾,对于大明王朝这样的腐朽机器依然是一点用都没有。

  想要让百姓真的过上好日子,只有真正的推翻大明王朝这个腐朽的机器才行。

  放弃劝谏情结,尊重大明命运。

  继续积累力量,时刻静观其变。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苏泽就再也没有任何犹豫。

  嘉靖四十年六月,处理完了浙江的一些事务,苏泽直接就返回了南京。

  刚刚返回南京,苏泽就从方望海那边又得到了几个坏消息。

  严党和清流在浙江的争夺更为激烈,在这场激烈的人事任命争夺之后,把持吏部的严党还是小胜。

  由严党智囊郑泌昌,出任浙江布政使,掌管浙江民政,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行朝廷改稻为桑的政策。

  清流也不是全无成果,在裕王的举荐下,本来在福建和戚继光一起抗倭的谭纶,作为整个清流在浙江资历最深,最懂得打仗的大臣,出任浙江巡抚。

  巡抚这个职位和布政使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权力也不亚于布政使,是一省的监察大员,还有弹劾罢免官员的权力。

  浙江的局势变成了,胡宗宪这个严党的浙直总督,总揽抗倭。

  郑泌昌这个严党浙江布政使,负责民政,推行改稻为桑。

  谭纶这个清流的浙江巡抚,负责监察。

  而杭州知府这个关键的职位,在历史这个诡异的舞台上,竟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翰林院官员高翰文,在听说了杭州水灾之后,上书朝廷,提出“以改代赈,两难自解”的方针,让大户出钱购买受灾百姓的土地,从而让朝廷不用出钱也能赈灾。

  高翰文还提出要购买土地的大户,一定要种植上桑树,再反过来雇佣出售土地的百姓为佃农,这样就能完成改稻为桑和赈灾两件事了。

  高翰文的这份奏章,迅速得到了严党的支持,清流中也有不少支持的声音。

  嘉靖皇帝见到这份奏章更是大喜,称赞高翰文是国之干才,命令他就任杭州知府,负责以改代赈改稻为桑的事务。

  事情到了这一步,苏泽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剧本,不过此时他已经对浙江这场党争失去了兴趣。

  就连胡宗宪这样的大员,都无法改变大明浙江的局势,自己这个举人又能做出什么呢?

  变法改革,修修补补,已经救不了大明朝了,苏泽已经坚定了决心要造反了。

  不过要造反,肯定也要有自己的根据地。

  苏泽看来看去,还是老家福建和广州,最适合现在的局势。

  从去年朝廷在福建广州加征抗倭银,加上官府的层层摊派,整个福建广州可以说是起义不断。

  嘉靖三十九年八月初六日,福建士卒三百余人起事,自沙县、将乐县出发攻陷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