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二节 辛亥是一种革命_大国崛起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武昌新军造反,占领武昌城。总理大臣张之洞晕厥”

  杨潮坐镇哈尔滨,几乎在收到俄军退却到满洲里的消息的同时,杨潮又受到了北京的消息。

  此时战争的态势是,俄国人一部十五万人被杨潮军队分割包围在齐齐哈尔,另一部十万人被逼退到了满洲里,而赤塔一直往西到伊尔库茨克,沿着西伯利亚铁路,所有的火车站,转运点,铁路桥梁,全都被飞艇轰炸,俄国远东交通彻底瘫痪,杨潮已经开始计划如何消灭满洲里和齐齐哈尔残敌的计划了,这时候武昌起义了。

  杨潮还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改变了那么多东西,怎么就无法改变这个起义呢,杨潮不是反对武昌起义,而是觉得不是时候,在先稳定后改革和先革命后建设两个选项中,杨潮毫无犹豫会选择前者,对社会破坏更小,对国家更为有利。

  原本的武昌起义之前,不是四川先乱起来吗,现在川汉铁路稳步推进,什么保路运动之类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发生,怎么武昌还是乱了。

  其实很多东西确实改变了,但是更多的东西并没有变,武昌起义本就是一场意外,是因为满洲军官欺压汉人士兵引起的,是一场兵乱,而不是有什么政治抱负的起义,只是很快就被同盟会给利用了,这些打了军官,甚至杀了军官的士兵,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投靠同盟会,硬着头皮跟着造反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让杨潮有些措手不及,张之洞的昏厥,更是让杨潮感到流年不利,坏事情都攒到一块了。

  这时候英法美三国联合调停,希望终结东北战争,可是原本就希望跟俄国人和解的杨潮,却突然拒绝了调停,反而要一心作战下去了。

  杨潮心里明白,英法美三国是看到中国发生了革命,跟俄国人一样,所以认为到了调停的时机,认为中国人此时不会太讲价钱。

  可正因为如此,杨潮反倒更要打下去,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之前,就不能跟俄国人坐在谈判桌前,否则得不到该得到的,还会有很多后遗症。

  “段祺瑞听令,率你部三万人,并张国柱部、牛辅部各三万人,继续包围齐齐哈尔。”

  “吴佩孚听令,命你带主力开始攻击满洲里,一千架飞艇全归你节制,日夜不停的轰炸,炮击。我不想听到任何困难,任何伤亡和借口,我只要满洲里。攻占满洲里,先将战火烧到俄国去。齐齐哈尔继续围困,反倒不用着急。”

  哈尔滨指挥部中,杨潮不断的下达命令,部署完之后,将前线的指挥权分给段祺瑞和吴佩孚之后,他立刻就赶回北京,此时他需要在哪里处理朝政,尽快将国内局势稳定下来,然后在重新启动下一波攻势。

  这就是为什么杨潮要尽快攻陷满洲里,因为需要在下一次重启攻势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