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琦的原因很简单,他要等粮食。京畿附近地区粮食危机渐渐随着大批粮食到来,开始化解。朝廷一个劲的催促许元,不是没有给你钱,都向百姓借债给你购粮,你快点弄粮食吧。

  将许元催得在江南快要上吊。

  实际这次许元功没可没,一旦各地起义镇压后,随着用工赈灾展开,北方能迅速恢复平静。其中关健的关健还是粮食。

  许元应当记首功的。

  但真正记首功的是郑朗,可以说是他自执政以来最大的成功,不是江南平安监,也不是开圩,与石门川、定川寨两次大捷,而是这次。

  借着这次危机,乘势落实裁兵改革,延续革新的希望。这个意义远远大于定川寨大捷所带来的意义。用工带赈更是开拓一个了不起的新思路,不然动辄祖宗法制,收流民为厢军,收灾民为厢军,这还有了的时候?

  京城粮食满足之后,朝廷迅速将粮食分成两批,一向山东,一向陕西,两处都爆发了起义。才开始不久,但有了粮食,能就安抚百姓的心,再镇压起义,难度随之下降。不仅仅是准备谋策,刺探敌情。

  所以韩琦写信给郑朗,你暂时不要动,要动咱们一道动,自北向南,逐一将盗匪清剿干净。省得你在京西路镇压,压到最后一起逼到陕西来了。并且他还不能禀报朝廷,怕大臣说闲话,只能写私信通知。

  郑朗回信,如你所愿。

  军队又停下来爬山,爬得满朝君臣直皱眉头。而且这次爬的山更大,不是崤山,是更加连绵高大的熊耳山。

  最后朝廷让郑朗爬得忍无可忍,赵祯派大太监蓝元震来到熊耳山询问情况。

  此人是大太监安德军节度使蓝继宗的养子,刘娥朝时皇宫失火,其人拥赵祯登西华门,左右未集,此人独传呼宿卫,立下大功,累迁内副都知,忠州防御使。瞎毡投诚宋朝时,才落得一个防御使的职位,可见此人在赵祯心中的地位。

  赵祯真急了,不但各处义军如同烽火燎原一般扩散,襄州北面的光化军又出了大事。光化军知军是韩亿的长子韩纲,其人治军治民酷严。张海剽掠至境,韩纲率兵守城。老百姓一看不错,不管这个知军平时多么糟糕透顶,但在关健时候能挺得住,于是送来猪羊与酒食,犒劳三军。如果利用得当,那么这一次又会象渭州城那样,创下一个小小的奇迹。

  但韩纲没有,将这些酒食与猪羊一起没收,然后卖钱,事后辨解说是用这些钱准备制造兵器的,但是不是如此只有天知道了。士兵一个个气得火冒三丈。

  没有办法,人家是前相公的儿子,又是自己顶头上司,只好忍受。

  韩纲又让将校制阵图,对这个问题郑朗已经再三说过,还上过奏折,别要再弄阵图了,什么八卦阵、天门阵,宋朝就倒在这个阵上。练军,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