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动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祯前思后想,调回京城不成,况且太平州那一摊子,眼下也没有其他大臣能挑得起。

  想到这里,得意地笑起来。

  两人友情是有的,但郑朗不会说出这种友情,你与皇帝交什么朋友?赵祯不会这样想,只认为郑朗对自己很忠心,是自己心腹臣子。

  不是范仲淹,人虽不错,但太倔强,喜欢胡来,都开始结党。吕夷简也似乎有些不大放心。

  唯独郑朗年龄小,让他感到很遗憾。

  不能诏回京城加官,只好再次官复原职,将一百二十几顷的景春圩授给郑朗做封田。

  后来的数圩,还是用景祐年号做圩名,然后到了景泰圩,景和圩,景安圩,景仁圩,景正圩,景春圩,景丰圩,景阳圩,景佳圩,景忠圩,景纯圩……与之相对的是一堆祐。

  大臣不能作声,难道不准郑朗用年号起名字?没这个理。

  景春圩正是今年新圈的一个小圩,但在小圩当中算是规模比较大的。

  多少耕地不知,勘探的结果出来,奏折上写着大约一百二十顷左右。

  经郑朗一变,付出仅是两年的税务,那个二十五万缗钱物不算,没有太平州,安顿这些流民也不止二十五万缗钱物,就是养肿瘤养到厢兵中,在编于厢兵之前,最少也得花费这么多钱物。

  生生变出一个若大的城市,七千多顷肥沃的圩田,仅赏赐一百二十顷,真的不算过份。

  诏书下达后,但招来郑朗一顿狠抽。

  不但不受,反而写了一份奏折递上京城,责问赵祯。

  抗拒中书令书,是我自有苦衷,如今真相大白,陛下与诸相公应当明白。这是我还厚着脸皮继续留在太平州担任太守的原因。可是作为属下,与中书诸相对抗,本来就是犯下严重错误的。陛下贬臣官职不算为过。臣做了这些,虽略有小功,只能说是将功折罪。何敢再受陛下恩惠?往事才去不远,陛下两次欲复臣官职,置中书诸相何地?

  也非臣一人功劳,上有诸位官吏同心协力,曰夜艹劳,下有百姓不分四季,辛勤劳动,才换来如今一点成果。陛下仅授臣一人之恩,臣有何脸面当之?陛下又欲臣于何地?

  臣为陛下臣子,自当安邦治民,是臣的本职。而今略有功,动辄封赏一万多亩良田,那么陛下以后打算封臣良田五十万亩乎?试问朝廷有多少耕地象这样封赏下去?

  开圩之初,我说过此乃私田,非乃官田,几百亩的田地都有定数,怎么能以私田授予官户?

  后面一条,有些复杂,除私田外,还有营田、官庄、屯田、学田、弓箭手田、马监牧地,后来还有蔡京等人主办的西城所,这些田有的完全属于朝廷土地,有的属于半朝廷土地,交给农民耕种,正常交纳税务,但朝廷可以随时收回来。它们主要来源是开国之初的无主之地,有的是户绝田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