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5章: 济世之论_三国之铁血雄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道封赏令传下去之后,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而当各地官员将钱财和抚恤之物送到阵亡兵士家中时,那些兵士的妻儿父母都感激万分。

  在这个时代,许多人当兵只是为了有口饭吃,偶尔能领些俸禄就很不错了。

  汉军兵士不但领双倍俸禄,死后还能得到抚恤,这些都是汉王的大恩呀!

  各个兵团在招募兵士时,百姓的热情非常高。再加上学子们的宣传,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无上光荣,就连其他州的青年,也来到汉王领地参军。

  刘琮议完将士的封赏和将领的调派之后,本想带着妻子儿女出去游玩,可听说管宁来到了洛阳书院,于是马上过去。

  “不知王爷到来,草民有失远迎,望王爷恕罪!”管宁看见刘琮,拱手行礼。

  “幼安公乃当世大儒,能来洛阳书院,本王当扫榻相迎,今日才来,实在有所怠慢!”刘琮也向管宁拱了拱手。

  刘琮仔细打量管宁,只见他大约三四十岁,头发胡须有些花白,一身儒士长袍,一尘不染,双目炯炯有神。刘琮在看管宁的同时,管宁也在看刘琮。

  片刻之后,两人来到管宁的住处,分宾主落坐。

  刘琮发现管宁的案桌上放着好几本新书,《诗经》、《尚书》、《左传》、《史记》以及刘琮与曹操的诗集。

  “听闻幼安公在辽东时,曾为学子讲解《诗经》、《尚书》,这些都是我大汉的经典,然时间长了之后,理解和认识都会发生偏差,误传先贤之义,还望幼安公能为书院学子解惑啊!”

  “王爷印制新书,乃千古之盛事,所有学子的幸事,能为学子讲学,乃是草民平生之愿。”对于讲学,管宁是不会拒绝的。

  管宁与庞德公、司马徽等人一样,非常博学,客套之后,两人开始探讨百家经典。

  通过探讨,管宁对刘琮的认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琮对百家学说,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有很深的见解。

  也就是说,刘琮对百家经典,不止是学习,而是有很深的研究了。

  管宁曾自诩自己精通百家,对儒家经典更是见解独到。可是今天,他发现,和刘琮相比,自己有时就是一个学子。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刘琮简单的几句话,竟然说得无比透彻。

  看着刘琮二十多岁,显得还有些稚嫩的面容,管宁觉得这太不相称了。有这样见解的人,应该是曾经的郑玄、马融等,也应该是年过半百呀!

  “汉王乃是天命所归之人,非寻常之理能解释的。”管宁最后在心中认定了这个结论。

  “幼安公,你对医家之学也有研究?”刘琮看到管宁的案桌上竟然有一本张机的《伤寒杂病论》,惊奇的问道。

  东汉并非像西汉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尤其到了乱世,人们对兵家和墨家的学说更是推崇。可是医家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