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五章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上,简雍满不在乎的说,柴吗,遍地都是,都是有手有脚的人,谁还不会砍点柴了。

  话里的意思是,柴根本不用担心,缺柴了别个会自己找。

  对简雍的回答,李孟羲并不赞同。

  反正简雍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李孟羲觉得问题很大。

  什么叫缺柴自己找,那缺粮了不可可以自己去找?自己没有粮,别人有粮啊,可以抢,也饿不死,但,能这样吗?没粮的屯丁,可就要变成土匪了。

  李孟羲跟刘备商量该如何解决柴火的事。

  刘备突然提了一句,“羲儿,你还记得,讨黄巾邓茂程远志部之后吗?”刘备低头看着李孟羲。

  李孟羲挠头想了一会儿,没想起关键,他看着刘备疑惑问,“程远志邓茂,怎么了?”

  之后,刘备讲起了当时的事。

  事情还跟李孟羲有关。当时处理黄巾俘虏之时,李孟羲提议可以让愿意投军的人投军,不愿投军的人,发起钱粮允其归乡。

  当时情况是,好多俘虏离家遥远,除发给其粮食,粮食是生的,还得给发其柴草,发其陶瓮,可是当时军中物资太少,一人一个瓮发不起。

  故,当时给归乡俘虏出的主意是,让他们不先急着走,可以先少弄点水把粮煮熟煮然后带着走。

  刘备道,“就比如说麦子,麦子水里滚煮,煮熟了拿袋装起,饿了抓一把嚼吧嚼吧能吃十天半月。

  生麦吃了要闹肚子,煮熟不会。”

  李孟羲了然,原来是这样,原来是干粮。

  军中柴草不多,但用有限的柴草可以批量熟制大量粮食,然后熟的粮食给民夫们带走,民夫们十天半月不用升火做饭了。

  李孟羲只担忧一件事情,熟麦子不好保存,冬日还行,这开春了,再一长毛发霉,会吃死人的。

  李孟羲想到的解决办法是,粮食煮熟之后,给晒干,然后粮食袋子里包上一包生石灰吸潮,这样当能保存许久。

  可,又煮又晒的,耗时太长,再说石灰,石灰也不够啊。

  李孟羲又把事情想复杂了。

  刘备想了一回,说了一句,“不必石灰,用草灰,粮往瓮里一装,用草灰盖一层,就不会发霉了。”

  李孟羲都诧异了,草木灰能有这样用途?

  再一想,似乎有些道理。

  问题完美解决了。

  解决方案是,因柴草短缺,先出发的人,一人仅发够做三顿饭的柴草,后出发的人,不发柴草,发煮熟的粮食,更确切的说,发煮熟的高粱和麦子,黍子不在此列,黍子也就是小米煮了就成粥了,没法带了,更没法撒草灰保存。

  再者,据刘玄德所讲,黍子干嚼也能吃,没甚问题。

  最后一点后勤问题解决了,李孟羲决定分头行动,他让刘备先去派人交代屯田事项,花上一个半个时辰,把事情交代好,彻底交代清楚。

  同时,后边赶紧煮粮食准备。

  ——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