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六章 分粥,放药,收心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土层,挖了一些深层的干净黄泥,挑着回来了。

  回到营中,别的民夫帮着垒的窑,也起了一半。

  李孟羲在监工,确切的说,是看看能不能给陶匠们出点主意什么的。

  制陶的整的流程用泥和土就足够了,但,能烧制陶器和能高效的烧制陶器是两码事。

  李孟羲在旁看了陶匠和民夫们忙碌了许久,他出了一个主意,他让陶匠们把窑室里多做了几个竖的隔墙,隔墙的作用,如同是横起来的抽屉,可以把泥胚放在上面隔墙上面,以增多泥胚的摆放空间。

  仓促糊成的土窑不是很大,不过半人高,灶台大,废弃了横断隔层,换用竖隔层,泥胚容纳量多了许多。

  窑中有竖隔墙三个,每堵隔墙每一面可放二三十个鸣镝泥胚,三面墙,可放泥胚近百,再加上窑左右两边的膛,一窑可以烧百十多个陶鸣镝。

  窑肯定没问题,窑一边堆了许多硬柴,柴也没问题,唯独让李孟羲觉得不一定能成的是泥胚。

  不同于泥碗泥缸这些技术简单的东西,鸣镝虽小,结构复杂。

  陶匠们把鸣镝箭头去了,参考着箭头的结构拿黄泥来捏胚。

  论捏泥胚的技术,陶匠们经验丰富,一坨黄泥拿在手里,手指一掏一捏,就捏出了箭头模样,然后用细柴棍在泥胚上扎通几个空气流通的孔,简单的鸣镝箭头就做成了。

  李孟羲看不一会儿,天就黑了。

  因为鸣镝急用,李孟羲让陶匠们稍辛苦一下,今夜连夜烧上几窑箭头,做的好有赏。

  俘虏抓到几百个,安置俘虏是大事。

  天黑了的时候,给俘虏们煮的粥也煮好了。

  义军有着丰富的分粥施粥经验,分粥应该注意的每一点,早有一套详细规则。

  分粥要注意事项之一,粥煮好要加凉水,避免烫伤。

  第二,分粥时,不能按大小分,得按人头分。一个大人跟一个婴儿,分粥都应是一人量。

  第三,得派人盯着,以防谁家大人不让自己的小孩儿吃粥,把粥全抢了。

  第四,黄巾流民后勤薄弱,很多人连盛粥的碗都没有,得多备一些碗。

  粥煮好了,也怼凉水了,军中空闲的碗也都收集起来了,天刚黑,一切准备妥当。

  黄巾俘虏被严密看押于一处,俘虏们惶惶不安,中间还有小孩子止不住的哭声,俘虏们忐忑不安,不知道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刘备来俘虏营,当着几百俘虏的面,一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诫众俘虏,大致意思是说,尔等百姓,何苦从贼?今番落入我手,我义军仁义行事,不为难尔等。劝尔等迷途知返,投我义军助我讨賊,为时不晚。

  若愿从义军者,有粥,不愿者,无有。

  投义军能喝粥,不投不仅喝不了粥,还可能被杀了,两下如何取舍,俘虏们分的清楚利害。

  俘虏们争先恐后的说愿投义军,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