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一小步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思右想过后,才知道最终得利的是徐家老三。”

  赵恒脸上的表情非常精彩,最终常常叹了一口气:“由小家而知大家,市井的小事都能如此周折,可叹朕和朝中诸公全都身在局中,而不知周转。

  朕之大宋天下,如徐家的长辈,契丹人如老大,党项如老二,余者如各子,现在实力最强大的老大准备联合老二再来瓜分长辈的财产,大宋之几个幼子又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天下虽无开封府那等判决之所,但朕的大宋这个长辈在,断然不会允许他们那么放肆。”

  赵恒把刘娥拦在怀里,笑道:“幸得小娥你的故事,让朕该怎么做了!”

  次日,常朝过,王旦、丁谓、王钦若、曹璨等人自被留下来,赵恒说了他关于大力支持安西军,使之在河西与党项人斗争之事。

  河西又何时冒出了安西军?

  赵恒把李贤的奏书给予几个臣子看过,众臣无不失色,原来这短短半年的时间,李贤带着十几个已经掌控了一支千人的骑兵,以之命名为“安西军”。对此,看起来皇帝很高兴的样子,那他们也就没问题了。

  “契丹人既然选择了党项人于河西和朕之大宋打擂,而归义军又自顾不暇,安西军到底是大宋朝廷走出并扶持的,多由宋人转化。安西军的传承久远,是为遏制党项人发展的重要力量。

  眼下安西军已有千人,供给等各方面都不足,朕想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以后三司可向安西军提供一定的财物补给,至少让安西军的少年们不觉得自己在河西是孤军奋战!

  除此外,宋辽边境,还有和党项人的边关之所,也要加强防御。半月前,曹玮不是说会州靠近党项人那一次有大队马贼经常袭扰我境内宋人吗?朕同意聚兵击之!”

  赵恒的语气很坚定,执宰王旦本想说些什么,但见大体方针没多大问题,也就同意了赵恒的决定。

  王钦若、丁谓者,则是口称“官家圣明”,满口应下。于之看来,皇帝对河西之事,多是一时兴起,辽和党项多是虚壮声势,现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泰山封禅”!

  唯有曹璨久事军中,想到前数日小弟于之的私信,建言朝廷应派遣官吏前去安西军内协助处置军事。

  此事也是李贤多次和曹琮发牢骚说道的,安西军的人越多,可真正具有管理才干的人并不多,大宋却不缺人才,要是能将朝堂上一些闲置的人才拉到河西,拉到安西军内,那将是一件大好事!

  曹璨的建议,让赵恒很是认可,单单李贤和种世衡等一群十几二十岁的少年人物,于河西独掌一军,左右都觉得有些不稳妥,是该派遣一些人帮忙辅助之。

  但当下,谁又愿意主动去那战火纷飞,甚至尚不处于大宋实际控制的河西之地任职呢?

  王钦若率先提议道:“官家可还记得去岁时,官家下令,让未中进士的士子进入各地方官学,任教一年,然后再入朝为官两年,即可赐予同进士出生之事?现如今,那些人一年之期将满,不若将之派往河西!”

  赵恒挑眉,此事当初是李贤建议的,当时中书门下再三修订,成为了“一年讲学,两年从官”的考核制度,自己现在把这群连进士都考不中的人调过去,能干成事吗?

  赵恒深思道:“不单是这些人,若是国子监有想往安西军内任职的,皆可报名。此外,去往安西军要名正言顺,方显得我大宋朝廷光明正大。

  朕想再下诏,以安川谷为安川城,以此设立河西节度使,温仲舒不是赋闲在家吗?便以之为河西节度使!”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