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狂士楚歌_[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孔融和曹操的关系日渐恶劣,为了避免曹操因为征讨江东无功而返,而被孔融又一次写信嘲讽,以至于热血上头,把孔融论罪切头——临走前,郑平将调解的重担交给了郭嘉,托付他见机行事,在他回去前尽力捞一捞孔融的命。

  当然,这只是以防万一,因为曹冲的命被救下,赤壁之战并未惨败,而曹操的头风病得到华佗妥善的医治,曹操近段时间的心情还算不错,忍耐力直线上升,在封赏群臣的同时,甚至还略升了孔融的官位。这份忍耐力,或许能坚持个数月,足够他在江东寻到所需的药草。

  郑平直奔丹阳郡,取了事先备好的记名为“韩衡”的传书,通过城门护卫的把关,进入主城。

  他按照事先得到的情报在城中寻找,终于在城北一处两室一进的矮房中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在这处平凡无奇的矮房子中,有一个名为谢诸的卖药郎。此人有“小伯休”之名。因为他和东汉时的隐士韩康(字伯休)极其相似,都走遍了南北山川,取了各种或稀奇古怪或稀疏平常的药拿到集市上卖,全部药都是一个价格,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讨价还价。

  这个设定让他第一时间想到后世的十元店,仿佛有个人在举着大喇叭吆喝“十块钱买不了只亏,十块钱也买不了上当”。

  然而这位药郎所卖的药并不是成本低廉的小东西,报出的价格也毫不实惠,与薄利多销的套路不同。他的药,每一株都贵得惊人,绝非寻常人家能承担得起。

  久而久之,那些需要药的人没有不对他破口大骂的,他的恶名也随之广为流传,享誉南北。人们纷纷指责他哗众取宠,东施效颦,模仿名士卖药不二价,实则是想钱想到疯癫,拿着一堆破草药坐地起价。

  这个叫谢诸的卖药郎倒也是个奇人。在被一片骂声淹没后,他所想到的并不是降低草药的价格,也不是按照不同草药的稀有程度分开报价,更不是被骂得自闭,从此换了一个从事的职业。他在原先的“不二价——全都贵死个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许多林林种种的规定。

  买药的理由不能说服他,不卖。

  看不顺眼的人,不卖。

  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卖。

  今天日照时间过长,被太阳晒得太久,不卖。

  来人的发型仿佛是个睿智,不卖。

  ……

  若是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卖的不是在山中采摘来的药草,而是炼制成的长生不老丹。

  奇奇怪怪的规定一出,本就门可罗雀的茅庐更是无人问津。除非那药物实在难寻,或者附近有人对某种药急之又急,这才捏着鼻子走进谢诸的茅庐。

  因为报价过高,要求又多又麻烦,谢诸的草药很少顺利出手。但他精通药理,对草药的保管技术极高,他的库存中堆积了无数珍贵的草药,堪称移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