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第四十六章_七零养家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对他屡有照抚,当然也就相当爽快的答应了。

  赵建国得了准信,真是走路脚下也生风,喜气洋洋的回家跟赵爱党一合计,就用村里树上绑着的大喇叭通知了全村。

  而且不仅是知青,有意向有意愿的也可以去听。

  这日一早,村里红薯地头前的一块空地处就站满了人,寒冷的冬风完全不能阻挡人们那颗火热的心,其中不少都是父母带上自家姑娘小子来的,就想趁着这机会让自家孩子沾沾两个大学生的福气,到时候也能给自家考个大学生回来。

  温向平本来就是想来听一听汲取些经验的,但苏玉秀和李红枝从听见喇叭里嚷嚷起,就一直欲言又止的看着他,温向平当真是哭笑不得,却又坏心的不肯跟苏玉秀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谁让她总觉着他小心眼的。

  这样诡异的气氛持续了两天,连苏承祖最后也在饭桌上绷着一张脸说,

  “人弘阳和宋老师考上了大学是人家本事,可那也不代表没考上的就差了,看看咱们向平,那文章写的那么多人看呢,还挣那么多钱,比他俩不强么。”

  说到这儿,苏承祖突然话锋一转,

  “可人家身上也一定有比咱们强的地方,咱去听听人家讲的,他要是说着对,有道理,是咱之前想不通的地方,这听这一下咱不就能学习学习了么;他要是说着不对,咱不听就是了,也没啥损失,向平你说我这话说的对不对。”

  温向平哭笑不得。

  他知道,苏承祖不是嫌弃他没考上大学,也不是要强逼着他一定要考上大学。

  这年头,像大河村这种乡下能出一个大学生,那可真真是金子打的凤凰,不只是面子上有光彩,更重要的是,上大学的学费不用缴,反倒是国家每年还要出钱供学生们吃饭,就连将来的工作也有国家包分配,是实打实的吃穿不愁,金饭碗。

  可纵观当下,考生数量远远超过了招生数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五大队二三十个知青里头能出两个大学生,不代表大学生就这么好当。

  要知道,第一到第四大队加起来也没出了两个大学生呢,当然,这也跟第五大队大队长赵建国为人良善厚道,处事正义,使得村中生活好过有关。但也不难看出,大学生是多么的难考。

  苏承祖并不是想给温向平压力,但既然温向平自己本身是知青,有一定的文化底子,又写的一手好文章,连那么大的杂志都能上,考上的把握不小。

  要是能考上,一家人的日子就要比现在好得多,每天舒舒服服的在屋子里待着就有钱粮拿,再也不用顶着大太阳在地里辛苦刨食,也不用每天担心随时的天灾水祸会毁掉一年的收成。

  这么好的未来,总不能就白白放弃,当然该拼一拼,争一争。

  为此,哪怕要去看王贵祥夫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