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4章鸿鹄之志_执掌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要追随李青云。

  在李青云来湖口县后,谁能想到他会鄱阳湖上的王三、吴刀疤两大水匪给灭了?谁能想到他能把盘踞县衙多年的张有德连根拔起?谁又能想到湖口县如今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白水镇的商贸蓬勃发展,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杨云贵觉得觉得才干并不比李青云差,他差就差在运气上,否则的话也能金榜题名。

  或许他也能灭了王三和吴刀疤,或许他也能把张有德的势力给拔除,或许他也能把湖口县治理好,可是白水镇上现在朝气四溢的商贸事务,却是他万万做不到的。

  俗话说的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杨云贵在政务上是一把好手,可在商业上就是一个菜鸟了。

  这个时候的读书人从来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来不耻商人身上的铜臭,所以杨云贵的经商能力就是他最大的短板。

  李青云比杨云贵要小上几岁,不仅能金榜题名,还能把白水镇交易市场搞得如此红火,使得周边的商贾纷纷慕名前来,单凭着这一点,杨云贵就已经甘拜下风了。

  杨云贵能感觉到李青云志向高远,他岂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与李青云一起去打拼出一番新的事业出来。

  “那可委屈你了,以后不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了。”李青云早就猜到了杨云贵的选择,笑着望着他。

  杨云贵是湖口县多年的癝生,完全有资格参加今年江西的乡试,可是他像上一次一样,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很显然是不想进入官场为官。

  说起来也有些可笑和无奈,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的话,杨云贵是绝对不会成为癝生的,每三年江西的学政大人会对府县的生员们进行两次考试,考试成绩优异者能成为县里的癝生,可以享有朝廷的禄米。

  故而,杨云贵这才有闲心帮县里的那些贫苦人家写讼状,否则的话早就被饿死了。

  “大人,杨某无心为官,只求当一名吏员辅佐大人。”杨云贵也笑了起来,他早就看淡了官场上的名利,现在只想跟着李青云实现心中的抱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官员的流动需要吏部的批准,而吏员的流动就要简单许多,由于吏员不是官,只是平民百姓,故而可以跟随着官员一起调动,相当于幕僚的性质。

  只不过各地官府的吏员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与官员们也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故而自然要留在当地了。

  “悠远,要当就当天下第一吏,名留青史,也不枉来了这世上一遭!”李青云知道这是杨云贵的肺腑之言,心中不由得万分感动,用力一拍桌面,高声说道。

  “谨遵县尊大人教诲!”杨云贵闻言冲着李青云一拱手,豪情万丈地回答,双目中禁不住流露出了一丝憧憬。

  他知道李青云并不是在说笑,如果他成为大明的天下第一吏,那么李青云肯定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

  李青云的这番话不仅是在激励他,同时也是在自勉,向杨云贵透露出了鸿鹄之志,也为人生立下了一个追求的目标。一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