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1章 空天飞机_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

  你可能会说丑国的运载火箭如此惨淡是因为洲际导弹的数据积累还不够,所以直接跃进到运载火箭自然会不尽人意。

  华夏洲际导弹技术成熟,再进一步研发火箭会容易一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丑国成功的那三次来看,用导弹变火箭的方法,还是局限性太大。

  丑国发射十四次,每次每台造价接近两亿美元。

  只有三次成功,平均下来,每成功一次的成本,将近十亿美元。

  当然,或许以外汇储备来看,这十亿美元还是拿得出来的。

  但是火箭里面塞的可不是美元,而是燃料。

  是液氧、是煤油、是发烟硝酸、是偏二甲肼、是数台液体发动机和固体发动机。

  如果华夏真要走这条路,那恐怕就不是这十个亿美元的成本价了。

  乘以二十,把两百亿外汇储备换来的黄金再全部送出去,也未必能解决。

  所以,叶知寒和月林的想法还是比较务实,用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技术,搭配在一起,从而达到相同的目的。

  虽然有些缝合怪的味道,但很适合华夏的国情。

  洲际导弹有着最优质的比冲,甚至优质到需要额外增重、调整角度以防止他冲出地球。

  这样一来用洲际导弹辅助飞机进入亚轨道,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而到达亚轨道之后,导弹脱离,飞机自身的重量大幅减轻,在低阻环境下,只需要较少的燃料就足够完成后半程的运送任务。

  这无疑又提升了不少的可行性。

  以现在的燃料来说,不管是酒精液氧还是煤油液氧,酒精和煤油的生产,当下国内都能够自产自足。

  液氧则是一个大麻烦。

  在最开始的时候,用沙苏提供的液氧。

  再后来两国交恶,这才自己硬着头皮去改进生产,可产量始终上不去。

  光是导弹项目,就已经供不应求。

  如果按照丑国的想法,用十吨的燃料去发射,那光是液氧一项,就要让人头疼好一阵了。

  但是如果只在后半段使用,那需要的液氧不过几十公斤,这样还是完全能够给予支持的。

  当然,所有的猜想,尽管数据层面已经多次验证和计算。

  但始终没有进行过实验。

  一方面是各大机工部都有自己的任务,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来看,怎么都还轮不到航天。

  另一方面是,这种验证所需要的不但是一枚导弹和一架飞机,还需要让其实现自动化,这是一个非常浪费脑细胞的事情。

  所以,这事儿也就搁置到了那里,理论提出之后,也就没了动静。

  而现在,叶知寒知道,机会来了。

  并不是有了丑国的飞机之后,对于导弹和战斗机的自动化改进就简单了,

  只是如果用我们自己的战斗机来进行实验,那是需要走一整套流程的,至少得理论辩证通过,改进可行性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实验的。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