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丁伟:旅长‘们’好!_我的客户李云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鲜活的世界。”

  几个字直接让老夏陷入遐想。

  什么是对一个人改变最大的?

  答案众所周知。

  知识和眼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也是为何那些从雪山草地走出来的老红军们,个个都是顶尖人才的原因。

  虽然长征一路上辛苦,危机重重,但他们是真正的行走了万里路,见识到了广袤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了眼界,加上知识水平不差,自然个个都是人才。

  根据地普及教育,暂时是不可能了。

  行万里路也不现实。

  受限于交通,中国大地上百分之九五以上的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转悠。

  但这就是报纸和照相的意义啊!

  让人们足不出户,了解万里之外的新闻实事,看到万里之外的人和风景。

  如果能出版一份新华报,使用还在研究中的彩色印刷技术,将一张张照片印刷在上面,让哪怕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看一看,那该多好。

  还有电台。

  不识字没关系,听总是听的懂,照片用报纸,文字知识就用广播电台传播,让老百姓用收音机听。

  只是···

  “你也想太多了。”

  老夏摇了摇头。

  别说广播电台,收音机,彩色报纸印刷技术,就算是国外市面上能买到的最新报业转轮印刷机,也是遥遥无期啊!

  “能买到一台好的报业印刷机,照相刻板机,还有足够的油墨,新闻纸就不错了。”

  老夏苦笑一声。

  如今新华社,不仅仅印刷技术差,甚至连油墨和新闻纸都严重不足。

  “老夏。”

  一旁,北方局新华社主编全程听着两人讨论,并没有插话。

  虽然他知道,北评的同志已经找到渠道购买更先进的报业转轮印刷机,上好的油墨,上好的新闻纸。

  并且谈好了价格。

  但目前资金都还没运输到北评。

  货物也没有到手。

  更别说运输到根据地。

  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物资丢失,金钱浪费,而且出问题的风险极大。

  现在没必要说。

  等两人说完,主编才说道:

  “胶卷,我已经派人给你买过来了!”

  说着,将一大箱胶卷交给了老夏。

  总部已经明示,今后有任何资金需求,可以向总后勤部申请,只要申请合理,都予以通过拨款,主编当即向总后勤申请一批资金用于购买胶卷。

  然后,

  上级就给了他一千大洋。

  这笔钱,在太原都足够买几万张高质量胶卷了。

  把主编惊讶的目瞪口呆。

  “这么多!”

  老夏看着眼前的胶卷,同样目瞪口呆。

  “哈哈·”

  “好好记录咱们根据地风土人情。”

  “不够我再去买。”

  主编大手一挥,豪气满满。

  ···

  在摄影老夏收拾装备,准备去冀南根据地的时候。

  丁伟带着新一团的运输队,兴高采烈的向杨村开去。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