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2章 滴血认主的障刀_主播别装,我都看到你摸金符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2章滴血认主的障刀

  林逸双手端起锦盒,放在手上掂量了一番。

  重量倒是不重,拢共有个七八斤的样子。

  拿到烛火底下仔细观察。

  盒子外面蒙着一层黑金色的锦缎,年深日久,用手一碰就成了灰烬一般。

  倒是盒子本体散发着一股幽香,应该是用了檀香木作为盒子的主体,用于防虫。

  锦盒没有上锁,也没有任何的玄妙的机关。

  林逸上下一番就打开了。

  底下也是一层盖板,板子上有一封写在羊皮上的书信。

  打开一看,文字是用唐楷写就,内容跟“障刀”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到了晚年就不再铸剑。

  后人问其缘由,欧冶子答:此生铸剑太多,杀戮太重,因此封炉。

  欧冶子一生之中,除了收干将、莫邪二人之外,再没有收徒,世人都以为他这一身铸剑的本领就此失传。

  没想到,一直到了唐代,有位铸剑师名叫张鸦九,此人对铸剑颇有些心得。

  但是为人脾气古怪,不愿结交权贵,终日里身居山野,打造些农具,铁器。

  有一天,来了位渔夫,说在河里打渔的时候,捞上来一柄锈蚀的铁棍,说要找张鸦九换副些农具。

  张鸦九收下这铁棍准备回炉重铸之时,却将欧冶子赋于其中的“剑灵”唤了出来。

  原来,欧冶子虽然自己晚年封炉,可这一身技艺就此荒废,实在可惜。

  生前铸出泰阿,龙渊,工布,湛泸,巨阙,鱼肠,纯钧七大名剑,未能凑成足十之数,心中还是有不少的遗憾。

  于是便取了自己最心仪的一块材料,将自己铸剑的心得化作“剑灵”封入其中,投进渭水,以待后人能够知晓他的心意。

  张鸦九将这块原料锻打之后,切成三段,作为备料。

  开炉的头一把,便是李淳风拿来的这把周公残剑。

  至于李公用了什么条件作为交换,羊皮卷中只字未提。

  西周时候士大夫的佩剑,多为装饰和利器,仪式感大于实用性。

  周公这柄佩剑也是一样,长度接近两米,被那群胡僧取出来之后,斩成了数段,跟那些深谷中的青铜器扔在了一起。

  捡回来的就剩一个剑柄和一部分剑刃。

  张鸦九用那块欧冶子留下的原料,将此剑重新铸造锻打,将其打造成了一把“障刀”。

  唐时,佩刀的类型共有四种:

  仪刀是装饰豪华,美观大方,是贵族专属的礼仪用刀。

  横刀简洁实用,携带方便,是征战、公务、出行必备的防身利器。

  陌刀专克骑兵,威力巨大,是经过战争洗礼的实战刀具。

  这三样刀具,需要的原材料都太多,只有“障刀”合适。

  障刀,存世量最少得唐代刀具,而且对其形制没有一个准确的规范。

  考古界对它的定义是,倭国“肋差”-也就是倭国武士随身佩戴的两把刀中,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