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8章 识破_演技派从1998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8章识破

  李唐和朱丽叶口头协议的达成,给双方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李唐来说,他担心人家看不上《开往春天的地铁》这部电影,失去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这就好比每年电影的产量是一百部,但真正能上院线可能只有二十部,他需要的就是这二十部的名额,不管电影好不好,只要上了院线总会有人看,一切交给市场说话。

  当然如果连市场都不买账的话,那么就活该你赔钱。

  再通俗点讲,就是拿到一个上车的机会。

  而对于朱丽叶来说,《第三个人》的成功,注定让MK2不能放弃李唐。原因很简单,在欧洲电影发行行业的竞争同样相当激烈。就比如说这次《小裁缝》的发行方法国BAC公司,旗下院线的规模要远超MK2,不过人家是以发行商业片为主,发行艺术片为辅,不像MK2是一家纯粹的艺术电影发行商。

  但专门从事艺术电影发行的不止MK2一家,比如德国的军火库公司,还有上次在威尼斯和李唐接触过的德国AG公司,性质都跟MK2一样,甚至在欧洲德国军火库公司的影响力还要超过MK2。上次在威尼斯如果不是她当机立断给李唐开出优厚的条件,可能当时李唐就要跟德国AG公司签约了。

  另外从文化层面上来讲,华语电影,确切地来说是华语艺术片,是他们这些欧洲艺术片发行商不可能忽视的。

  法国虽说是新浪潮电影的发源地,但对于艺术电影来说讲究的是多元化,所以占全球使用人口20%的华语电影是绝不能忽视的。

  之前代表华语电影的往往是湾湾电影,但随着改开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希望能够通过电影来了解这个曾经神秘的国度。

  曾经张一谋的电影,包括现在贾科长的电影为什么会在欧洲艺术电影圈受欢迎?为什么现在MK2会如此捧着贾科长?

  那是因为他们的电影拍出了欧洲老爷们想要看到的中国,而且他们电影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正是他们奉为圭臬的普世价值。

  没错,欧洲的艺术电影的观影人群绝大部分都是那些可笑的所谓的“白左”们。

  当然这种说法他们肯定不会承认,因为这种观念早就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从潜意识里就认为类似贾科长拍的那故乡三部曲就是艺术。

  这也是为什么楼烨的电影在海外市场始终干不过贾科长的电影最主要的原因。毕竟楼烨拍的都是城市,而且电影中所刻画的爱情、人性,以及他那炫技般的镜头语言,说白了都是人家玩剩的。

  《第三个人》的成功也许是个偶然,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完全不同于贾科长的电影风格。就是凭借精妙的情节设置、非线性叙事,以及风格化和精致的镜头语言来吸引观众。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能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