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0章 开国皇帝就这?_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姓敢去要吗?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可是杨坚为了防止地方官员敷衍了事,规定地方官想要升迁,税收是第一标准,也就是逼着地方官员收税。

  认真来讲,这個赋税比大乾时候还低,真要是按照这个执行,这简直比乾文帝还要贤明爱民啊!

  隋朝现在民册上有五千万百姓,各地门阀大户、勋贵豪强隐没的人口也有两千万了,这个时期的门阀世家实力很强,他们掌控大量土地,隐没人口。

  因为天下战乱多年,隋朝颁布了均田制,整顿了户籍,但是它的税制却极为严格,杨坚命人制作了名册,将百姓户籍记录在案,规定所有百姓都必须纳税。

  但事情真是这样吗?

  隋朝收税是按户收取,将户这么一拆分,就能多收税。根据王玄泽得到的朝廷户籍和田亩数据,就在去年,大隋开皇九年,天下户籍七百余万户,田亩一千九百五十万顷。

  这种级别的人才是能够逆转国势,镇压天下,完成改革的大才,古往今来,这世上都没几个这种级别的人才,甚至就连宰辅之才都少的可怜。

  当然,历代都是如此,看上去也没问题,然后均田制,百姓男丁授永业田四十亩,露田八十亩,女子出嫁后授露田四十亩,按照这样算,一家就有一百六十亩田,远比大乾时候授田三十亩多了五倍。

  看上去是挺好的,永业田是可以传给子孙,露田则是死后国家收回,按照这上面来计算,一户人家需要缴纳粮三石,绢二丈、绵三两。

  什么你说田没给够?还给了欠田文书?什么欠田文书,朝廷没有这个公文,你必须按照一百六十亩来缴税!

  二十亩田,按照一百六十亩的田缴税,可以想象一下,这田税直接翻了八倍有余,也就是现在天下承平了,百姓才勉力承担的起。若是遇到灾荒之年,只怕立刻就要流民遍地。

  于是乎地方官员就按照户籍田册上面的数据来收税,你说你家只有二十亩田地?不可能,我这田册上记得明明是一百六十亩,你想逃税?

  也是因此王玄泽特意派人去民间寻访,询问了百姓田亩之事,这才明白了隋朝田亩的真相。

  除了这些外,隋帝杨坚怕百姓藏匿人口,于是要求官员每过几年必须清查户籍,关系远于堂兄弟者一律分户,并且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原本这是针对豪强大户的,结果变成了针对小民。

  王玄泽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追问了暗卫几次,得到的答案都是如此。

  这种思潮自然也影响到了门阀世家出身的杨坚,杨坚可不是平民出身,其父亲或许出身关东寒门,但是后来因功获封随国公。基本上在民间生活过,自然不知民间疾苦。

  王玄泽当时都惊呆了,十九亿亩土地啊,真要是有这么多农田,大乾别说四百年了,再兴盛四百年都绰绰有余了。

  王玄泽至今还记得当年大乾鼎盛时期的田亩的数量,是三百八十万顷,这其中或许有隐田,但是估计最多不超过四百五十万顷。

  王玄泽虽然是裱糊匠级别,不对是一州之才,但是也看得出来这些政策的缺陷。

  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丞相都做不到这种地步,若是能够做到,这天下也不会每况愈下,而是稳步提升了。

  不要觉得治理一洲之才就觉得其才干低了,实际上诸夏历史当中,绝大多时期的丞相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准了。只有少数的能够称量天下的宰辅之才能够高过他们。

  只能说,那些官员的节操完全没有出乎王玄泽的意料,一如既往的烂。这样一个帝国居然是在立国之初。

  王玄泽现在很怀疑,隋国能不能有百年国运了。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