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6章 加量!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的优质土杂肥施到地里,土地特别的肥沃,老农形象的说是海绵地,透气保湿肥力强,所有的耕地都可以种大棚菜。

  一千亩的胡萝卜,刚收获完毕,地里施了大量的土杂肥,刚犁完地正在晾墒,准备年后播种大麦,到处都能做温室大棚。

  农业组长韩玉峰提出,既然土地宽裕了,温室大棚的面积,干脆扩大到一百亩,人手不够可以招工,村里还有一部分退伍兵的家属,至今没有工作。

  从去年开始,反季节蔬菜的价格猛升,春节的时候,黄瓜和西红柿青椒的价格,每斤高达五元,这么高的价格,还是抢着买。韩屯村的大棚菜,每天都有几辆车等着拉菜,从来没发愁过销售。

  整个冬季,这些蔬菜的价格,价格都在二元以上。关键是大棚菜的产量高,黄瓜的亩产超过了一万斤。温室大棚的收入,实在是太高了。

  扩大温室大棚面积的消息,传到退伍兵那里,他们的干劲更大了,不仅自己干,还把媳妇带过来,让她们先跟着学习。

  其实种植温室大棚的技术,学起来也容易,关键是实践经验。韩玉峰连着种了几年的温室大棚,经验特别的丰富。在他的指导下,只要是舍得下力气,基本上都能胜任。

  扩建温室大棚,这事归韩志明负责。他刚参加工作,干劲正足,联系物资,聘请专家和建筑队,忙的像个陀螺。

  不过成效也喜人,原来的三十个大棚还没建成,新建的七十个大棚就开工了。

  温室大棚建好后,以前没招工的退伍兵家属,全部成了农业组的工人。说句实在话,在农业组上班,每个月八十元钱的固定工资,还没有在家织布收入高,可是她们还是选择了在农业组上班。

  农业组的活计,和其他工作比起来,又脏又累,工资也不算高,可它属于固定工作,比起在家乡的农田劳作,也轻松了好多。

  所有的温室大棚,都建在村台北面打麦场的后面的大田里。温室大棚里离不开人,正好看管麦场里的胡萝卜。

  麦场里以前主要是堆放麦秸和苜蓿草,现在又多了胡萝卜。

  山本他们到的时候,韩屯村的胡萝卜正开始收获,一千亩的胡萝卜长势喜人,大部分的个头都在半斤以上,亩产接近万斤。

  韩屯村的联合收割机,又一次让人们开了眼界,地面上的萝卜缨直接打成方捆,地下全部深翻三十公分,胡萝卜不论大小,全都收了起来,别说伤茬了,连蹭皮的都没有。经过筛土处理,全部都干干静静的。

  胡萝卜的储存,其实很简单。农户都是种的少,都是放在地窖里。种植的量大了,直接堆在一起,外面用萝卜缨厚厚的盖上,最外面加盖两层草帘子保暖就可以了。

  这种存放办法,既能保温又能保湿,透气性还好。即便是下大雪,及时的把雪除掉,就可以了。

  好些农户,收获的胡萝卜,留下自家吃的,也都往韩屯送,早晚都得卖,自家放着还得占地方,早买早心静。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