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7章 精英团队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学生食堂里吃饭了。

  新石庄购买的一万纱锭的生产线,已经运了过来,地区的专家团,分出一部分,帮助他们调试安装。

  有了前两次的安装经验,他们村自己的工人,对此已经相当的熟悉了,这次的安装比较顺利。

  加上这次的设备,新石庄的纺纱厂扩大到二万纱锭的规模,纺纱厂用工较多,他们村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厂子里上班。

  现在他们村正商量着把食堂开起来,这样能使每个家庭,节省出好多的时间。简单的一日三餐,连做带刷,每天最少也得两个小时的时间。

  大伙还提议,村里也开办一个幼儿园,这样学龄前的孩子就有了去处,又能解放一批劳动力,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妇女。

  纺纱厂挑棉花的活计不累,可比较繁琐,特别适合老年妇女。挑棉花这活工资低,干的好的一天也就挣一块钱,年轻人可不愿意干。

  再说了,他们村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挑棉花这活得另招人。

  新石庄的小学生可以在韩屯联中上学,幼儿园的孩子就不行了,学龄前的孩子比较小,自己不能单独上学,来回都得家长接送。

  两个村离的虽然不算远,可高岗下洼的,两个村台小孩子自己上不去,得让人背着,老年人可办不了,得年轻人接送。年轻人都上班,哪有这时间啊。

  他们村现在有条件了,出资十来万建个幼儿园还不成问题。既然群众有要求,新石庄的村干部,直接找到了地区工作组的李主任那里。

  李主任八三年在韩屯住了一年,和张集镇滩区的群众都熟悉,和大家也有了感情,只要是对农村发展有利的事情,他绝对是无条件的支持。

  在李主任的协调下,韩屯村的基建还没完工,新石庄的建设项目又通过了审批。他们先进建材,哈屯村的宿舍楼完工后,新石庄的幼儿园和食堂接着开工。

  石庙村其他的生产队,和新石庄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他的八个生产队,虽然和新石庄没法比,可大部分人家都是万元户。

  如果大家心齐,三百多户人家的资金合在一起,完全可以上个大项目。原来他们村没有高压电,上项目没条件,现在村里通电了,上项目没问题了。

  可是那八个生产队,还真没人能领的起来,村里的干部,心也不齐,各自都有自己的打算,好像一盘散沙。

  麦收之前,韩屯村的建设终于完工了,两栋宿舍楼正式启用。韩屯村建的宿舍楼,在现在属于精装房,和后世拎包入住的公寓房一个性质。

  现在的装修材料都是天然的环保材料,绝对没有后世甲醛超标这一说,房子建好后,就能入住。

  一百二十名退伍军人搬进了新家,一人一套房子,已结婚的军人特别的高兴,特别是还没生孩子的,都打算把妻子带过来。

  他们在韩屯村时间长了,对村里的情况已经比较了解,在他们看来,在韩屯村只要是不懒,即便不是正式的工人,干啥都能挣到钱。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