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生活越来越好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右没人,赶紧把两袋蔬菜收进了空间。

  坐到车上,悠悠拿出在空间洗干净的黄瓜和西红柿,吃得那叫个香。姥姥吃着发感慨:“怪不得人人想进城里当工人吃国粮,城里人的生活就是好,咱村里到现在连个新鲜菜都没有。

  这青菜贵是贵了点,可是吃起来真爽口。早先啊,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盖得起暖棚,种的那点青菜,也就过年吃顿稀罕。有钱啊,也没地方买去。

  要说新中国就是好,天刚转暖,就有这么老多的新鲜菜,成堆的往外卖。可惜啊,咱现在没钱了。”

  悠悠听的扶额,“姥姥,咱要说没钱,谁家算是有钱的,您老啊这是舍不得花。再说这菜才一两毛钱,还能算贵?”

  “一两毛钱不算贵啥算贵,你啊年纪小不知道,到了夏天,黄瓜豆角二三分钱一斤,也没人买。

  咱家现在算有钱了,别说十里八乡的了,就是全县全地区也得是数得着的。可姥姥这几年会过(节省)惯了,一时半会的还真改不过来。”

  正常的露地蔬菜,这个季节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才刚出苗,看来现在的蔬菜生产有拱棚增温技术了。

  本来悠悠的商城里,四季蔬菜应有尽有,可是没有正当的借口,姥姥绝对不会让她拿出来。娘俩进去,也就吃些水果喝杯奶,蔬菜还真没吃过。

  现在好了,有了城市里的蔬菜做掩护,总算可以放开量的吃了。姥姥说的好有道理,有钱不敢花,有吃的也得忍着。

  悠悠是上车就睡,回到张集还是姥姥喊醒的。本来想着在车上和姥姥商议短袖衣服的,这小身板不给力,后世悠悠午睡的习惯也带了过来。

  姥姥找人帮忙把麻袋抬进采购站,站长叫来个工作人员,给姥姥算好了上交鸡蛋的账目,姥姥赶起毛驴车回村。路上走到无人处,悠悠把各种东西从空间拿了出来,放了满满的一车。

  回到家里卸了货,姥姥就把李保国给的东西拿了出来。油纸包里不光有烧牛肉,还有烧羊肉,两样都得二斤多。

  现在气温高了,熟肉过不了夜。姥姥留下一少半,剩下的拿着给舅姥爷家送去,还带去了一篮子的各种新鲜蔬菜。

  吃晚饭的时候,昊昊和迪迪大呼好吃,连问这是什么肉。吃得肚子溜圆,还不肯放筷子。

  姥爷看着他俩,心酸的说:“孩子们都是受了我的拖累,长这么大,好些东西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

  爸爸劝他:“爸,我也把全家都拖累了,不是跟着妈回到这里,咱这一家人有没有都不知道。

  您看咱一家人,在村里过得不是挺好吗,您老人家的身体比以前可是强多了,这就是我们晚辈们的福气。

  再说了,孩子们还小,以后的日子长着那,谁知道以后会如何?”

  姥爷也点头:“确实是这样,现在咱一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在这里虽然埋没了你的才能,可乡亲们认可你,提起来你来大伙都佩服,我脸上也跟着增光。”

  听到这里,悠悠即兴唱了一曲《越来越好》,被悠悠改得乱七八糟,不过挺符合现在的气氛。唱到最后,昊昊和迪迪也跟着唱:“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妈妈也小声地唱着,等到悠悠停下来。赶忙问:“你在哪学的?”

  “就不告诉您。”悠悠故意气她,心想:就是告诉你,你能相信吗!你敢相信吗!

  “俺家悠悠聪明,还用跟别人学,自己想的呗。”看吧,关键的时候还是姥姥。

  “聪明有啥用,要是在京城,我给她请专门的老师。”妈妈遗憾地说。

  想到后世的孩子们,多的数不清的专长班,悠悠吓了一跳。为了自己的幸福童年,今后还是紧跟姥姥,坚决不能跟妈妈进京。

  “别妄自菲薄,有点信心好吗,我这不是跟您老人家学的吗。咱不能吹口琴,还不能唱歌啊。”悠悠赶紧拍马屁,今后还得指着这位高人教导那。

  “你们看看这孩子,俩小子也没她这么贫,妈都是您惯的。”妈妈无奈。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