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2章 外租土地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的人家,才往外出租。解放后划分成分,其中的一个标准就是:往外出租土地的,一律是富农。

  富农可是黑五类分子,被镇压了三十多年,这几年虽然不提了,可至今填个人表格,还有成分一栏。

  解放后至今,土地可以买卖,还没听说有出租的。

  悠悠姥姥也有这个顾虑:“翠兰,现在国家让租土地了?”

  随后她的一句话,就打消了悠悠的顾虑:“姑,我也是听韩玉臣说的。韩玉臣和山本商量好几次了,山本投资租地建猪场,他负责管理。

  姑啊,山本是外资企业,您老也有外资企业。咱们国家的土地,能租给日本人,咋就不能租给咱们自己。

  姑,咱们的土地,租给谁也不能租给小日本。韩玉臣一肚子的坏水,没想到还是个卖国贼。

  他还有脸找我给他们喂猪,当场就让我骂了回去。我就赶紧过来找您了。您老见识多,看我这想法能行不?”

  有了这个信息,悠悠赶紧联系智脑,让它查找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

  一分钟不到,结果就出来了,国家还真有这种政策,不过还真是仅限于外资企业。

  山本和韩玉臣的美梦破裂了。

  悠悠和姥姥俩个人都知道,韩屯所处的这片黄河滩区,从此以后,基本上就固定下来了。

  在地委工作组的协调下,平城县三千多亩的河滩地,租给了震宇公司,实际上的亩数多了接近一千亩。

  震宇公司接着就和韩屯村签订了合同,委托韩屯代为经营。

  每亩年租金五十元,租期依据国家实行的耕地承包责任制规定,三十年的期限。

  发洪水淹没了,上交半年的租金。黄河南移土地掉入河底,租种合同终止。

  国家黄委有规定,距离水面三百米的距离,不能算耕地,这片河滩地东西长两千多米,缓冲地带接近千亩。

  这片河滩地的东面就是小李村了,黄河在小李村的东面,掉头朝南流。小李村就位于黄河的转弯处,他们村东北角的人家,悬立于河面上,令人提心吊胆。

  平城县委为此多方调解,堤外的村庄没一个愿意接纳他们的。人们被他们偷怕了,谁愿意和贼窝子做邻居。

  小李村也不愿意往外搬,在滩区住习惯了,每天听着黄河水入睡,也没那么可怕。

  小李村所在的这片滩区,就他们一个村庄,他们村的耕地,都在村北,村周围除了护村林,全部是堤外村庄的耕地。

  正是由于村里的耕地离大堤最远,最少四华里,他们村才没往堤外搬。

  从七六年开始,每次发洪水,黄河都从小李村这里往南移,八二年更甚,小李村的北面,只剩下不到五百亩的耕地。

  这两年,小李村根本不靠种地生活,他们不种地可不少收粮食,家家户户大囤尖来小囤流。

  他们村周围,近万亩的耕地,属于堤外十三个村庄的。最远的村庄在十华里以外,和小李村就不是一个管区。

  隔着黄河大堤,本来种地就不易,距离再远,更加的困难,在生产队的时候,都没派人来河滩看庄稼。现在耕地分到各户,更加的不可能有人看着。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