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章 存铜钱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县里,给你们备足货。”姥姥的话还是比悠悠可信。

  “那行,您多进点妇女穿的尼龙袜,出来俩月了也给孩他娘捎点东西回去。”民工们提建议。

  “再进些妇女的假领子,俺买不起新衣服,给媳妇捎俩领子穿,出门赶集也装个门面。”

  “好主意,多进些鲜亮的。”

  由于人多,妈妈和爸爸也跟着帮忙,每天的收入都在五百元以上。昊昊带着迪迪在炕上看小人书,一句一句的读给他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高声的喊妈妈,让她过去教。

  三月二十一,去张集进货,娘俩特意去找胜男舅妈。告诉她认识的一位铜匠想买些废铜。

  胜男舅妈大体上知道姥姥卖铜盆的事情,见姥姥提出来卖废铜一点也不惊讶。

  她爽快的说:“这还不容易,在他们县里不好办,怕互相通气漏了馅,到咱这里就好说了。只要他开个介绍信来,就可以走正常的手续,我们才不管他买去干什么那。再说这几年上面都没收过这些废铜,放在仓库里光长铜锈了。”

  悠悠听她这么一说,心里有数了。想起智脑提供的信息,七七年以后,供销社经营自主权扩大,特别是七八年改革开放以后,管理更加混乱,各自为政,各显神通。

  悠悠本来打算到那时再大量收购废铜,但现在为了让姥爷发挥余热,只好提前行动了。听了三舅妈的话,看来现在的管理也不是那么严格,只是手续麻烦了些。

  “舅妈,啥是介绍信啊,上面有邮票吗?”悠悠故意问道。

  “哈哈哈”胜男舅妈笑得直不起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夹子,递给悠悠。“看看有邮票不?”

  悠悠接过来,故作认真地翻看着,本夹子只有几张介绍信,偷着的复制了几份放到空间里。

  “这也是信啊,连个信封都没有。”悠悠嫌弃的把本夹子还给了舅妈。

  “舅妈有空了给你买几张新邮票去。”胜男舅妈哄着悠悠。

  “不用管她,也不知道她个小孩子咋喜欢上邮票了。”

  过了两天,悠悠让姥姥拿着智脑仿制的介绍信,找胜男舅妈买了一千斤铜钱,装了好几个麻袋。并给她捎了俩新铜盆,三舅妈送给站长一个。那站长真厚道,顺手从废铜里拿了几个铜香炉,装进麻袋里。

  收购站收废铜是1.20元一斤,不过对外卖就是1.50元一斤了。

  姥姥赶着驴车把铜钱直接拉回了家,把姥爷吓了一跳。姥姥告诉姥爷,说是帮张师傅买的,让他先把有价值的挑出来,剩下的给张师傅送去,反正他要回炉熔化,什么样的铜钱都可以。

  姥爷一听,可高兴坏了。“我正想去压些高粱蔑编席,没人来的时候我不能总闲着,这下有事干了。不过,咱家存得起这些东西吗?”

  “放心吧,别看咱这买卖小,可它里里外外都是钱。卖出去东西咱赚一成半,收上来的东西咱也赚一成半,拿东西换东西的,里外拐能赚三成。

  咱一天光鸡蛋就收一千多个,快一百斤了,一斤赚一毛钱,也快十块了,这点铜钱还是存的起。”看姥姥这账算得,这思想工作做得,悠悠在心里给姥姥猛点赞。

  有了大量的铜钱,以后的晚上,悠悠开始跟着姥爷认铜钱,各种通宝、元宝、重宝,咸丰的、道光的、同治的、永历的等有几十种。别说,还真的让姥爷发现了几个罕见的五铢钱,全家人都跟着长了见识。

  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