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4章 民工的贴心人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位,建房就开始了。各家各户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确定购买建材的数目,把钱交到村里,统一上报工作组。

  工作组根据各村上报建材数目,全区调配,各种建材源源不断的运了过来。

  这次滩区重建,农民的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都想乘机多要宅基,特别是家中有成年男孩的。

  建材供应充足而且价格便宜,建筑队也不用自己操心。尽管去年发大水,各家财产都受到了巨大损失,存款还是有一些。

  自家没有找亲朋借,没有现钱借梁檩,千方百计的打兑,也要借机把房子建起来。

  条件好的建完整的院子,主房配房加院墙一块建。条件差的只建主房,条件再差的先建配房,各种情况都有。

  好多人家为了成年的儿子好找对象,给孩子建套完整的院子,自己只建配房。

  别管先建什么房子,都是按照规划进行,整个村庄看过去,横平竖直,规规矩矩,高低一致。

  清一色的砖瓦房,就连门窗的规格都是相同的,不过好多人家为了多建房子,根本不按窗户,还有的连门都没有。

  在人们的心目中,门窗以后可以随时置办,建房可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机会难得,最起码买砖瓦容易。

  农村建房砖瓦是大头,滩区村庄护村林面积大,不缺梁檩,门窗可以自己做。

  十五元的建筑费,人们都能接受,比起管饭的费用也不算高。建筑队能挣上钱,自己吃的差些也乐意。

  各建筑队为了多挣钱,起早贪黑的干,还学会了流水作业,前一家留下几人扫尾,后一户开工打夯,建设进度非常的快。

  其实根本不用打夯,垫村台时,经过大型的履带式拖拉机反复碾压,整个村台比七五年垫的黄河大堤都要结实。

  可盖房打夯已经成为习惯,嘹亮高亢的打夯号子飘出好远,几个建筑队同时打夯,简直成了拉歌比赛,今人振奋。

  一个村庄十几个建筑队同时开工,谁都想挣个先后和好孬。各建筑队都是血气方刚的壮劳力,垫村台飚着干,建房子都想出人头地。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兴起的,滩区刮起了一股送锦旗的风。

  给工作组送,给指挥部送,给建筑队送。村里送,各家各户也送。

  做个锦旗十分容易,扯上二尺红棉布,缝上边就做好了。找人用油漆写上内容,再找根白木棍穿上,就算完成了。

  工作组和指挥部收的锦旗多了,态度很淡定。各建筑队就比较重视了,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荣誉,收了锦旗挂到帐篷外,干劲更足。

  锦旗成了民工帐篷的一大景观,火红的锦旗一目了然,远远的都能望到。谁家的多,谁家的少,成了民工们议论的新话题。

  一面不到一元的锦旗,鼓舞了各建筑队的士气和干劲,加深了建筑队和村民的友谊,整个工地一片祥和。

  上梁放鞭炮,搬家住新房也放鞭炮,每天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滩区村庄到处喜气洋洋。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