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1章 参观观摩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话,韩屯村跟来的群众代表齐声回答:“李书记,您只要帮俺们把村台垫好了,让俺们建啥俺建啥。

  以前觉得俺们韩屯村就是最好的了,出来才知道自己眼光短,大岳庄这样的才算是到了共产主义。”

  石庙村的石书记拉着那俩队的队长,跟着提要求:“李书记,您别忘了俺们村,他们俩队把钱都准备好了,垫好村台就扯电。

  俺们村里没积累,他们这俩队有,可垫村台这样的大工程,光靠他们自己可不行,还得您给帮忙。”

  那俩队长倒是同心,赶紧表态:“看了大岳庄,俺们回去也想建个工厂,李书记您得帮着把盖工厂的地基给垫起来。”

  李专员高兴了:“好,你们这趟是来对了,思想这就有了转变。垫地基的事归我,建工厂你们找援朝,他抓经济内行。”

  那俩队长更高兴:“李书记,有您这句话俺就放心了,援朝书记给俺们联系好了,回去俺们就扯电。”

  广场的南面,是一座古香古色高大戏院,飞檐走壁,雕梁画栋。牌匾上用红漆书写着几个大字:大岳庄人民剧院,咋看咋别扭。

  据介绍,这座戏院是清雍正朝时期的建筑,为了庆祝大岳庄的丝绸成为贡缎而建。

  剧院的后台,单独的房间就有十几个,锣鼓乐器齐全,大大的樟木箱里装慢了戏服,化妆台上琳琅满目,摆满了水粉胭脂。

  岳书记笑呵呵的介绍:“我们村的人爱热闹,早晚喜欢扭秧歌,过年节时,村民自己就能排几台戏。”

  县里的陪同补充道:“他们村原来就有专门的戏班,这两年重新排戏,唱得比县剧院的专业演员都好。大岳庄的条件太好了,县剧院请不动。”

  岳书记反驳说:“我们每年都去县里义演,演员自己不愿意去,村里也是没办法。”

  “搁我身上也不去,你们村条件这么好,正式工人也没你们收入高,谁和钱有仇。”

  “这我们可不能认,俺们村一个工值两元钱,和三级工的工资差不多,能算高吗?”岳书记分辨道。

  陪同的同志笑着摇摇头:“不高!岳书记,你给韩书记和李专员他们介绍下你们村的福利。”

  “好,快开饭了,咱们先去食堂,坐下慢慢谈。”岳书记说着带着大家往餐厅走去。

  食堂和戏院紧挨着,就在戏院的东面,北面是学校幼儿园,南面是村里的工厂,餐厅位于中间。

  食堂虽然不是楼房,可比平房高出二米,宽度得有十多米,比洪城县的大礼堂都大气。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到餐厅内整齐的餐桌。

  食堂的大门上,分别挂着儿童食堂、老人食堂、学生食堂、大众食堂的牌匾。

  岳书记边走边介绍:“我们村的食堂自五八年成立到现在,一直实行份饭制,村里统一发放就餐劵。群众如果自己做饭,餐劵可以退钱,也可以换食材。”

  现在是上午的十一点半,老人和孩子已经开始用餐,每人的面前一个搪瓷托盘,托盘内三个小瓷碗,分别盛放着两菜一汤:西红柿炒鸡蛋,油菜香菇,海米紫菜汤。

  餐桌中间放着个大号的搪瓷盆,里面是白面馒头,馒头不限量,随吃谁拿。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