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4章 闹情绪_530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动结合在一起,要村东的小村台。

  他们两个生产队,合在一起五百多人,比韩屯村还大,垫了一百亩的村台。

  韩屯村的村台六十亩,加上原来的四十亩防台,也够百亩了。

  这次滩区垫村台,原则上每户半亩的宅基,可现在各家的孩子多,结婚都得建新房,因此,国家在制定规划时,村里十五岁以上的男孩子,都给垫出来一处宅基。

  二月初,滩区的土地刚化冻,人们就开始顶凌播种,把露出水面的耕地,全部种上了大麦。

  二月初三,垫村台的民工就来了。这次和以往不同,民工多毛驴也多,胶轮车不见了,一色的地派车。

  这次垫村台比七五年黄河大堤的复堤工程量都大,安排的民工也比那次的多。

  韩屯村六十亩村台来了六百名民工,一亩村台十个民工。

  滩区的宅基一般都在一丈以上,比各家的房子都高。防台比各家的宅基高出来四米多,和各家的屋顶高度差不多。

  一亩的村台在原来的宅基上,就得近三千方土,十个人两月的工期,每人每天五方土,这也是历年的标准。

  垫村台由国家黄委出资,报酬和复堤标准相同,国家提供伙食,按劳取酬。

  现在家家都有地派车,每家都喂着大牲口。毛驴虽然没有耕牛多,数量也不少。特别是家里有壮劳力的,比较喜欢喂毛驴,农闲能拉脚挣钱。

  民工在家都自动结合好了,基本上是俩人一组,地派车加上毛驴。

  地派车本来就省力,加上毛驴,俩人装卸车都快,一天十多车还比原来轻松。

  几天的时间过去,劳动量就出来了,效率比预计的高了一倍多。

  照这个速度,俩月的工期一个月就能完成。最高兴的是滩区的群众,夏收前三月和四月两个月的时间,足够建新房的。

  民工也高兴,他们能提前一个月回家,正好到了春种的季节。堤外的村庄和滩区不同,他们都留春地,种棉花和地瓜得浇水,必须得靠人挑。

  韩屯村看他们垫的快,特意给自己村的民工,每人送了二斤猪肉改善生活。民工连着吃了两三天的肉,都说比过年吃的都过瘾。

  石庙单独垫村台的那俩生产队听说了,也跟着送了。别的村土地都分开了,集体没有积累,想送也无能为力。

  可石庙村的民工,在一个村干活,垫小村台的有肉吃,垫大村台的闻着吃不着,多少都有点情绪。

  韩屯和石庙村的民工都是外县的,离家较远,以前根本没听说过韩屯村。到了这里,可算是开了眼界。

  韩屯村的现状打破了他们对农村的认识,大伙说的最多的就是:“农村人也能开工厂,不分地也能过上好日子。”

  “咱觉得这两年过的够好了,和人家比差的太远了。俺做梦也没想到,农村人还能这样活。”

  “原来咋没听说过有这么个村子,要是早知道,咱们也跟着学学,说不定也能这样活。”

  “人家村里的卫生室,比咱们公社的医院都好,听说看病的机子都是外国造的。”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