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1章 唱大戏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习的人还得多。

  据他说,在他这学织袜的,现在好几个发展成了家庭织袜厂。织袜利润大,回本快,他们赚了钱接着购买织袜机,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市场也逐步放开,人们的需求增加。可是国家的生产规模,基本上没变,处于供方市场阶段,根本没有产品积压这一说。

  罗新才的意识非常的超前,他拉着大卫照了好多的照片,说是洗出来挂到学校的宣传栏里。

  罗瑞祥成了他们俩的专职翻译,和大卫聊的非常好,他拜托大卫回国后,帮他购买一些专业的书籍和报刊杂志。

  家里没有英镑,吴馨儿大包大揽的把费用承担了下来。罗新才过意不去,把自己收藏的各种银元和金条都拿了出来。

  大卫看到了,用录像机逐个的拍摄了下来。吴馨儿是个古钱币爱好者,她向罗新才提出了购买银元的要求。

  罗新才还是跟着姥姥收购银元时放了一部分,他自己还没有收藏增值的意识,看到吴馨儿喜欢,当然乐意换些对孩子有用的英镑。

  吴馨儿按照英国的行情,以单价10英镑的价格,向罗新才购买了500个银元。现在一英镑兑换人民币3.44元,等于是每块银元的价格34.4元,国家的收购价才5元钱。罗新才拿着吴馨儿硬塞过来的英镑,特别的不好意思。

  “嫂子,您给说说啊,俺不能谁的钱都挣,那俺还是个人吗?”

  姥姥劝的是他:“兄弟,她是按收藏价给的,你别不好意思了。”

  王代娣爽快:“嫂子,俺不懂啥收藏不收藏的,要不是您带着,俺咱能想起来收这些东西。本来五块俺都快赚一半了,人得知足。”

  她硬是按照五元的价格,给吴馨儿补足了银元的数量,弄得吴馨儿哭笑不得。大卫更是不明白,对王代娣直晃大拇指:“你和馨儿一样,都是东方好女人,讲信誉,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夸得王代娣红了脸,悠悠听得直捂脸,这洋鬼子咋串的词,有这么夸人的吗。

  初五的下午,悠悠他们就回村了,今年村里从初六开始唱大戏。

  在农村唱大戏是一项隆重的活动,逢重要活动或节日,请戏班唱大戏,是要遍请亲朋好友的。

  从豫剧电影《朝阳沟》放映后,消失了好多年的老戏班子,相继恢复。在十年动乱期间解散的县豫剧团,也于79年重新组建。

  传统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对花枪》、《秦香莲》、《小包公》、《打金枝》等都非常受群众的欢迎。

  一些乡村的小剧团也组建起来,他们从前在当地经常演出,乡亲们对他们非常熟悉,谈起演员来如数家珍。

  各剧团的名角都有艺名,不过他们的艺名是观众送的,根据各人的特点起的,和绰号差不多。

  如唱黑头的小黑牛,就是依据他师傅大黑牛叫的。他师傅的大黑牛是因为嗓音像牛一样洪亮,一天连着唱三场也不变声。加上他长得黝黑壮实,人们戏称他为大黑牛。

  比较出名的还有唱老旦的黑二妮,唱花旦的周大妮,唱红脸的常玉郎。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