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5章 分红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销点里买件新衣服,穿在身上。

  姥姥看到他们喜欢,就把原来收购的绣球门帘拿了出来,把他们激动的,满眼的放光。

  中午吃饭的时候,吴馨儿告诉姥姥,大卫在英国有一家公司,专门经营华国的产品,特别是华国的手工品,深受英国人的欢迎。

  这次大卫跟来,就有趁机考察市场的想法,主要是找合适的项目。

  吴馨儿问姥姥:“大姐,您收的这些东西,卖到哪里去了?我在京都,没见有卖这些的啊。”

  舅姥娘听了她的问话,笑了起来:“妹子啊,咱国家的人可没人花钱买这个,抽空自己做几双,就够用的了,谁会花那冤枉钱。”

  姥姥给她解释:“我在深南建了两个公司,这些东西通过公司卖到港岛那边。”

  馨儿听姥姥说在深南有两个公司,敬佩的说:“大姐,您还是那么能干,国家刚放开,您就有了自己的公司,这样好啊,咱们就可以合作了。

  大姐您是不知道,外国人喜欢的不只是华国的丝绸和瓷器,这些传统的手工绣品,他们也非常喜欢。

  现在,这些手工的绣品在国外可是紧俏商品,好多被当成艺术品收藏,价格特高。

  大姐,您组织人加工,我和大卫负责销售,价格保证比港岛合适,就是不知道数量能不能保证。”

  吴馨儿的话让姥姥吃了个定心丸,从开始收购手工鞋垫至今,姥姥的心里一直不落稳。

  她总是觉得悠悠商城里的交易虚无缥缈,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交易,让她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现在吴馨儿提出的交易,才让她看到了希望,也增加了她的信心。

  “馨儿妹妹,您要是能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可是为乡亲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数量你尽管放心,先前我就没敢放开了收购,这里的妇女大部分都会绣花。

  别说农闲季节了,即使是夏秋农忙季节,光晚上绣的也够咱们卖的。”

  当大卫弄明白这些手工绣品的价格后,更是激动,他兴奋的喊着:“简直是太便宜了,我都要了,有多少要多少。我要把这些漂亮的东西,买到全世界。”

  二十三日的晚上,村里进行年终分红。今年,韩屯村的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

  光是肉食厂,就盈利近2000万,养猪场200万,鱼塘100万,服装厂的管理费80万,卫生院20万。

  不算地里的收入,全年收入2400万,村里留出一半做集体积累,平均每人3.9万元。

  中秋节每人1万元,现在每人就是2.9万元。村里现在发钱,都是十沓一捆一万元,用帆布袋装着。

  今年,村里又开始分现金,大伙还是不信任银行,怕国家的政策再变了,银行里的钱就是死证家(证据)。

  姥姥主动提出,全家人的户口已经迁回京都,自己家以后就不参加村里的分红了。

  大伙听了,坚决不同意,关键是服装厂是姥姥创办的,每年给村里带来几十万的收入。

  最后大伙还是没有犟过姥姥,不过二爷提了个折中的办法,悠悠家只是不跟着分红,可是其他的和村民一样,跟着一起分配。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