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0章 拉脚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跑到驴屋里添草,浑身都冻透了,一两个小时暖不过来。

  因此,喂驴的人家,冬天就和驴住在一起,气味虽然难闻,也比挨冻强。

  分地引起耕牛和毛驴热,致使本地的大牲畜缺口特大,进入冬季,开始有人从事大牲畜的贩运。

  十几个人联手,从内蒙往内地贩运大牲畜。大多是赶着牲畜徒步贩运,来回接近二个月,一趟能挣五百多元。

  这样一来,大牲畜的价格开始回落,基本上恢复到正常价格。有了充足的货源,家家户户都买头大牲畜喂着。

  人们收入的几百元钱,置办了地排车再买大牲畜,差不多都花光了。有的人家,甚至还欠了外账。

  不过人们的劲头十足,关键是生活有盼头,今年置办齐了,明年挣的钱就能存下来。

  也有用自行车进行短途贩运的,他们大部分是倒卖粮食。虽然粮食是国家控购物资,严禁个人贩卖。

  可用自行车驮个二百多斤,进行少量的短途贩运,倒也没人管。

  短途贩运除了赶集外,还可以走村串户。经常有人驮着大米,在村里吆喝:“换大米,换大米”。

  人们用小麦高粱大豆等粮食,按照一定的比例,换些大米,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吃。

  在大家的心目中,雪白的大米粥,算是比较高档的饭食了。

  临水地区的南部,有几个公社就种水稻,他们那里的群众,驮着加工好的大米,到二百多里外的地方,换取别的粮食。

  男人们外出挣钱,妇女在家也舍不得闲着。她们起早贪黑的忙碌着,除了家务活外,干的最多的是纺花织布。

  这些年,人们缺衣少穿的,买布受布票限制,织布没有棉花。

  今年,棉花大丰收,又没了交爱国棉的任务,人们有了自主权,各家都留了足够的棉花。

  原来,人们织布都是在春天进行,气温合适而且白天长。从今年开始,夏天就有人织布袋。

  现在到了冬闲,妇女们不顾天寒地冻,就开始织布了,大部分人织的还是布袋的,也有织被褥和床单的。

  这些年人们穿的都顾不上,除去新婚的夫妻,谁家的被褥都是补了又补。不只是缺少布料,也没有做被套的棉花。

  国家不收霜后花,每亩地剩下的二十斤皮棉,正好用来织布袋或者做被套用。

  人多缺被褥的人家,点灯熬夜纺花,抓紧着织上一机子做被褥的粗布,赶在严寒到来之前,套上几床新被褥。

  特别是家里有准备结婚的,更是急着纺花织布。现在有条件了,就想给孩子们多准备些被褥。一机子布最多12勾子,大体上用25斤手纺的棉线。

  一个人每天纺半斤棉花,手快的能纺八两。一勾子布春天一天就能织完,冬天得一天半的时间。

  家里有两个妇女的话,一个月就能织一机子布,够做6床被褥的,基本上解决了被褥的问题,

  以前年轻人结婚,婆家给准备一铺一盖,娘家准备二铺二盖。

  这两年的标准就提高了,婆家是一铺二盖,娘家是四铺四盖,多的是六铺六盖。今年听说娘家有陪送八铺八盖的,人们提起来都议论纷纷。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