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8章 粉条厂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俺村的粉条厂院子大,二亩多的地方,七间房子,就连石磨都是两个,估计得一千多元。”

  舅姥爷满不在乎的说:“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让爱国给您出,我估计一千元封顶了。

  现在一间新房子才一百元,你们那房子都多少年了。再说了新石磨才一百多元,俩破石磨才值几个钱。

  二亩的院子是不小,咱农村的地,可是不值钱,县城一亩地才卖三百元,咱这里一百元也不值。

  要是贵了,咱还不要了,你们家的宅基多,和别人倒换一下,咱盖新的,反正现在是农闲季节,有的是人,一个星期就能盖好。”

  爱国舅舅跟在后面做保证:“大爷,我让红英给您准备贰仟元钱,回头就给你送到家里。”

  这里风俗是称呼岳父为大爷,男方的父母喊女方的父母哥嫂,和年龄大小无关。

  红英舅妈的父亲,不好意思的说:“爱国,你借给我伍佰元钱就行,家里头有七八百。等过年的时候,粉条卖了,就能还给你。”

  舅姥爷听了,不乐意的说:“老周大哥,您说这话就外道了,闺女和儿子一样,谁的钱都能花,亲爷俩说啥借不借的,让外人知道了笑话。

  你也别客套了,就让爱国他们给你贰仟元,你光买院子就得一千元,不得再准备点本钱。”

  红英的父亲也是个爽快的性子,痛快的回答:“行,我听老弟的,不过你是真的不懂,开粉条厂还真没啥本钱。

  人们大部分都是用地瓜换粉条,不用出钱买地瓜,只要置办下工具,就能生产。”

  舅姥爷也是个急脾气,自家人商量好,他骑上自行车就去找周楼村的支书。

  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并且周楼村的几个村干部都跟了来,来了就帮着割草。

  这两天沿黄河大堤的村庄,都在收割葛八根。韩屯村负责看管的大堤里程长,人口又少,因此收割的速度慢,别的村庄已经割完了。

  舅姥爷做为韩屯村的支书,儿子又是临水的地委副书记,在附近村庄的干部中,还是比较有面子的。

  边干活边商量粉条厂的价格,最后大致的定下一千元,回去再和群众商量。

  几个村干部都说:“今年虽然收成好,各家也趁钱,不过除了你们家,咱村还真够呛有能拿出一千元钱的。”

  红英舅妈的弟弟说:“俺们家也没那么多,是俺姐夫给的钱。”

  他们听了,都羡慕的说:“老哥哥,还是您有眼光,给闺女找了个好婆家。”

  农村的事情,只要是不太离谱,其实就是几个村干部说了算,和群众商量,也就是走个形式。

  当天的晚上,周楼村的意见就出来了,红英舅妈的父亲,以一千元钱的价格,买下了村里的粉条厂。

  由于之前他们刚磨过地瓜,粉条厂的设备都能用。第二天,放了一挂鞭炮,粉条厂就开业了。

  附近村里的群众,都把地瓜送了过来,好些都是没伤茬的好地瓜。大伙都说:“今年又不晒地瓜干了,地瓜多的没地方放,多换点粉条吃。”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