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4章 培训班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是个刚十八岁的小姑娘,文静秀气,和孙校长相邻住着,俩人都是女的,在生活上孙校长能照顾她一些。

  韩屯村和别的村庄不同,在悠悠一家人的带动下,村里的孩子多少都会几句英语。

  特别是迪迪,没事就带着村里的孩子说英语,他经常给村里的孩子讲京都见闻,说的最多的就是外国人。

  外国人的模样,外国人的服饰,外国人的行为举止,当然还有外国人语言。他说起英语来,学的惟妙惟肖,满口的英语一串串的往外冒。

  村里的孩子,若是论认单词,不一定有几个高中生多。若是论口语,那还是孩子们说的利落。

  这也是后来,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主要原因。孩子学习外语,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韩屯联中的老师,知道悠悠家的英语水平高,早早的把初中的英语课本给找来了,交给了村里的孩子,让他们在假期期间,提前学习。

  村民听说初中开设英语课,都托姥姥给孩子购买录音机,趁着智慧姐在家,给孩子录好磁带。

  现在收录机县城的百货大楼就有卖的,不过村子里的人习惯了,还是喜欢找姥姥捎东西,特别是贵重的物品,大伙都信任姥姥的眼光和人品。

  临水地区收音机厂,部分收录机车间的改建已经完成。出去学习的首批技术骨干,也学成归来。

  试产非常的顺利,首批收录机已经生产出来,经过了国家认证。临水收音机厂更名为临水无线电厂,取得了收录机定点生产资格,正在准备扩大生产。

  经过试销,还是大的收录机受欢迎。喇叭多,音量大,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成了临水收录机的标志。

  购买对象主要是城市的小青年,随着社会上学习英语热潮,《许国璋英语》成了青年人赶时髦的标志。

  年轻人学英语除了去夜校,另一个途径就是自学。《许国璋英语》成为自学英语的法宝,不仅在于它的由浅入深,适度适量,主要是和它配套的磁带。

  业余时间,年轻人凑在一起,提个收录机,放上磁带,大家围在一起学习。谁要是有个收录机,就能成为这个小圈子的领军人物。

  年轻人好面子,想法设法都要买一个收录机,进口的收录机都在千元以上,国产的收录机600——800元,正好适合这些消费人群。

  为搞活国有企业,1979年国家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的改革措施。

  工人除了工资收入,每月都多了奖金收入,一般都是二十元左右,好的厂子比工资还多。

  年轻人的工资加奖金,每月五十元左右。收入是不高,不过现在物价也便宜,每月的生活费十几元就可以了。

  衣服贵的三十元,便宜的几元钱,再说了现在年轻人注重的不是穿戴打扮,注重的是内在素质心里美。

  过分打扮的年轻人,往往被人看不起,被贴上不求上进、缺乏追求的标签,甚至被归类到流氓混混之列,人们见了都绕着走。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