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0章 收割机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都来了,他们来看韩屯村的农机作业。

  两台收割机过后,齐刷刷的麦子到地,接着就被拖拉机运到场里。麦场里两台脱粒机呼呼作响,碎麦秸和麦糠往一旁飞扬飘落,干净的麦粒从前面喷出好远。立刻被守在两旁的人们,摊晒到场里。

  韩屯村的小麦长势好,可以说是撒土不落,根本没法套种。上午收割完的麦地,妇女和老人孩子在地里捡一遍漏下的散麦穗,下午就用播种机,把大豆播种下去。

  连收加种,一天三百亩地。没用人工割麦,也没用人工播种,就这人们也累的不轻。脱粒机得用人工往里送,脱出来的麦粒和麦秸,得人工往外清理。

  一个脱粒机围着十多个人,飞扬的尘土,一会就把人呛的受不住,得换上一拨人。不过比起扬场来,算是轻松多了。

  妇女和孩子也轻松了,再也没有妇女因为割麦累的腰疼,也没人因为拉耧把肩膀勒肿的。

  来韩屯的领导,看过收麦现场,都感慨的说:“农业机械化,我们喊了二十多年,现在终于看到了。这要是能推广开,得节省多少劳力啊。”

  一千一百亩的小麦,四天的时间,轻松的收完了,亩产高达700多斤。不仅收完了,也种上了。

  韩屯村又一次在十里八村引起了轰动,人们越传越邪乎,到了最后,就成了一天收获千亩小麦。

  第五天合垛,货车拖拉机齐发动,给县种子站把麦种送了过去,剩下的每人分了400斤,村里留了5万斤。

  今年的麦种,种子站是按0.70元一斤的价格收的,没再补偿粮票。韩屯村共卖了60万斤麦种,收入42万元,每人先分了1000元钱。

  从村里的肉食厂开始生产,村里分配就只是按人口进行,劳力的工值明着说是2元,其实大伙都是按月领工资,彻底废除了工分一半人口一半的分配模式。

  石庙村合起来的两个生产队,耕地算是多的,人均三亩,今年的小麦产量也达到了650斤。不过他们队里的人口少,都是180多人。

  两个队都买了拖拉机,麦收的速度加快,不过比起韩屯来,他们算是慢的。可他们队里的社员满足,比起分开的那几个队,他们就是快的。

  他们和韩屯不一样,韩屯的塘子坑多,光是边沿就多出来二百多亩地,种的麦子就够大伙的口粮了。

  他们只是分了保护地的一些小麦,每人才二百斤,其余的都卖给了种子站,每个队收入20多万元。

  每个人分了300元钱,不是队里不舍得分,而是大伙不愿意分,大家都说让队里攒着,把高压电接过来。

  麦收以前,是小麦最贵的时候,今年的麦子长势好,小麦的价格没升上去,每斤才0.32元。麦收后,价格降到了0.30元。

  300元钱够买一千斤麦子的,这两个队的群众拿着钱,高兴的合不上嘴。

  他们村别的队,土地都分到了户,每人三亩地,即使是亩产500斤,每人1500斤麦子,留下500斤做口粮,够全年吃白馍的。

  剩下的1000斤麦子,0.30元一斤,也卖300元钱。看到这两个队的人那个高兴劲,都不能理解。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