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不如意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碰到这一帮子没脸没皮的,今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李保国在临水的第一饭店,摆了三十多桌酒席。还是陈红旗知道他自己家的事,让饭店把几桌酒席送到他们的新房里,没让他家里人来饭店里吃。

  过了正月初十,村里的两个厂子都开业了。服装厂还是以加工农村人穿的衬衣裤子为主,还有就是红裙子。

  服装厂的工人看着刚下线的红裙子,惊讶的说:“城里人就是大胆,这衣服白给咱也不敢穿,这颜色红的比新娘子的嫁衣都艳。

  还是城里人会享福,这布料薄的和蜻蜓翅似的,穿上准凉快。”

  随着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的放映,红裙子成了城市妇女们的最爱,城市里40岁以下的妇女,几乎人人一件,销量居高不下。

  这个年龄阶段的妇女,结婚都没穿上件红衣服,内心多少的都留下些遗憾。现在还能捞着穿一次红裙子,都痛快的满足下自己的愿望。

  中山装、牛仔裤这些做工复杂的,悠悠直接在电子商城里订做。后世的缝纫机器,比现在的先进了好多,全部是自动化设备。七八十年代,连个电动的缝纫机都没有。就是深南的制衣厂里,也是脚蹬的缝纫机。

  舅姥爷去开三干会,他今年还是先进。本来他以为今年的先进没戏了,韩屯村在土地家庭承包上,可是拉了全县的后腿。

  那知道今年的先进,按集体经济评。若论集体经济,韩屯村在全区都是拔尖的。土地承包到户,各村连牛缰绳都分了,哪还有集体财产。

  本来各村的服装厂算是唯一的集体经济了,土地虽然承包到户了,可依然不允许个人办企业。服装厂的工人,很满足现在的高收入。再说了,服装厂也没什么可分的,缝纫机是工人自备的,只是用的村里的几间公房。

  管理费还是归村里统一支配,最起码代课老师的工资有了出处,村里的孩子上学方便。

  年后,村里的肉食厂不是太忙,爱国舅舅他们,还是以练车为主。村里在卫生院的后面,新盖了一排车库。车库的旁边,专门建了个油库,存放柴油和汽油。村里的肉食厂,冷库可是不能断电,配备了备用的柴油发电机组。

  这个年代还没有驾校,学开车技术必须跟师傅学,一个师傅最多带俩仨徒弟。有人跟着师傅学两三年,还不能出师。韩屯村可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时间。

  爱国舅舅他们都开过拖拉机,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上手比较快,爱军舅舅他们正月十六回去的时候,就是爱国舅舅开车送的。

  韩玉民、韩志豪和刘翠兰三人,也跟车来了,他们三个坐火车去华东农学院,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班。

  舅姥爷和韩道伟他们四个村干部都来了,他们跟着来取车的,援朝舅舅和胜男舅妈,给村里买的两辆货车,都到了。

  几个人把爱军舅舅他们送到火车站,就被援朝舅舅安排去车管所考驾照,智慧和桂萍也跟着去了,志远、昊昊、悠悠他们也跟着凑热闹。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