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4章 责任制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从张集公社扯的专线,接近5公里的电话线,耗费了50多根水泥杆,说实在的,造价确实高了些。

  现在的电话,还是人工交换机,真的非常麻烦,还不利于保密。不过比较起写信和拍电报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悠悠穿过来后,查询七八十年代的资料,看到各大队都安装了电话,还疑惑过为什么各村没有电话,公社开会都是在广播上下通知。

  看到人工交换机和那50多根的水泥杆,悠悠才明白了村级没有电话的原因。现在水泥杆可是贵重物资,只有县预制厂才能生产。

  因为装电话是为了方便和姥姥联系,所以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安装了一个分机。

  自从有了电话,杨奶奶和王代娣她们要货,就去邮局打电话,方便了好多。

  最高兴的就是李保国了,他那里业务量大,几乎每天下午4点,都去邮局打电话,向姥姥汇报情况,让姥姥准备货源。

  朝霞舅妈也不用拍电报了,她现在是部队家属服装厂的厂长,办公室里就有电话,直接用电话和姥姥联系就行了。

  远在深南的罗新华知道姥姥安装了电话,大为兴奋。深南的振华和震宇两个公司都装了电话,大家相互联系起来,方便多了。

  悠悠和姥姥也轻松了好多,按照他们的要求,提前在电子商城里下好订单,准备好各种货物,计划性越来越强。

  80年9月27日,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明确的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件内容迅速传达到各村各户,受到人们的欢迎,分地到户成了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大家不顾农时,迅速的把土地分到各户,没收获的地块,带着庄稼就分了。

  因为有了前面的生产组,这次分地到户比较容易,大的生产组七八十口人,十几户人家,四五片耕地,按人口把土地平均分开就行。

  小的生产组更加的方便,三四十口人,五六户人家,半天的时间就能分清楚。

  即便是已经承包到户的生产组,没有分彻底的,也重新进行分配,结了婚的子女和父母都分开了,各过各的。没有分家的,趁机先把土地分开了。

  其实这次的土地承包,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和政策,各地都是摸索着进行。

  这次,集体的财产分的更加的彻底,连根牛绳都分了,就连房屋都作价分到了个人手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工分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分分,群众的命根”成为了过去式。

  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订婚的年轻人赶紧结婚。就连刚订婚的,也去领个结婚证,把户口迁到婆家,先把土地分到手再说。

  桂香的婆家在石庙,她婆家就在重新合起来的那个队,结不结婚不当紧。

  景芝和三档赵芳的婆家来人商量,催着她们办理结婚证,迁户口。

  “大一号”家非常爽利,她们本来就说好了,年前结婚,俩人顺利的领取了结婚证,景芝对象的户口也迁到了韩屯村。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