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2章 老绝户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买了回去的卧铺票。

  姥姥帮着他们,把需要带回去的女式的春秋装、男式的干部服、几款童装的衣料,以及其熨烫机等用品,都办了托运手续。

  以后,朝霞舅妈需要的货物,就能通过火车运输了。爱军舅舅的部队,就驻扎在火车站旁边,护卫火车站也是他们部队的职责。

  悠悠到现在才知道,爱军舅舅守护着中俄两国的铁路交通。想到八十年代末的边境贸易,悠悠再次感激穿越大神的馈赠。

  部队的运输车辆多,从火车站运输货物回部队,相当的容易。这次回来,爱军舅舅还和村里的干部说,准备给村里支援两辆货物运输车,作为建设服装分厂的报答。当然这得等部队的服装厂有了收益以后,才能兑现。

  爱军舅舅一家走了以后,家里又恢复了老样子,一下子从27口人,降到了14口人。

  走了近一半的人,家里显得空荡荡的,大家好几天没转变过来。

  村里的学校也开学了,来送鞋垫和布鞋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远。张集公社以外的村庄,有专门来的,也有让服装厂的人顺带着捎来的。姥姥是来者不拒,只要不是质量太差,基本上都收下来。

  悠悠还让姥姥收了些儿童布鞋,虎头鞋、猫眼鞋、绣花鞋、以及布凉鞋、布拖鞋等,开辟了不少新品种。

  也有来买绣球门帘的,悠悠也是稀奇,年后收了几十个门帘,就没有一个重样的。

  现在,每天只是收这些东西,就得小五千元。这才是一万名妇女参与进来。

  要是全县的村庄都来,每天五万也打不住,光是洪洞一个县,一年就得一千万元。

  原来,过了正月十六,妇女们就开始准备织布了。今年,她们都忙着做针线活。年纪大的做鞋纳鞋垫,年纪轻的做绣球门帘,毕竟门帘的收益高。

  悠悠的商城里,绣球门帘成了乡村旅游景点的抢手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绣球门帘,被当成乡村旅游的特色标志。

  整个正月,悠悠过的舒适惬意,每天看着电子商城内,热销连潮,收入剧增。

  深南和临水的两个公司,八十年代开门红,生意红火。服装厂基本上稳定了,年后没再增加新的厂子,只是人数增加了几百人,不过影响不大,多放些活计就是了。

  只有一点不如意,那就是做饭的事情,彻底的落到了悠悠的头上。刚过年,大舅妈忙得脚手不得闲,姥姥和舅姥娘忙着收手工活。

  悠悠现在上三年级,上午11点半就放学了。回到家里,正好做饭。自打她心血来潮,做了第一次后,大家就信任的把做饭的大权,交给她了。

  后世里,悠悠因为宅,做饭的手艺倒是练出来了。现在偶尔的做给家人吃,还是挺不错的。不过,让她把做饭全包了,可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可是,家里人一致认为她做的饭好吃,大舅每次吃饭,都是赞不绝口。迪迪为了吃上她做的饭,甘愿蹲在厨房烧锅。悠悠就算满心的不乐意,也只好认了。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