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2章 发工资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俺们才做了难,总不能又脏又累的肉联厂工人,比她们妇女少挣吧。要是比她们多了,这一个月得发多少才算合适?”

  援朝舅舅说:“服装厂里挣160元的也就那几个人,平均下来还不到一百,肉联厂确实累,一个月就发150元的工资,你们看行吗?”

  韩玉臣说:“援朝,你懂国家的政策,你说行就行,咱以后就按150元的工资发。不是咱们吹,县里的厂子,也没咱的工资高。

  咱农民啊,论起干活来,可比哪些城里的人强多了。不看别的,就看县肉联厂的那些工人,比咱的人多了两倍,杀的猪还没咱多。比起他们来,咱一个月发150元,一点也不多。”

  按照原来的规定,大舅妈的工资太高了。服装厂每天加工成衣450套,上交村里加工费137元,要是按照5%的比例提给大舅妈,就是6.86元,一个月就是205元。

  大舅妈主动提出不要这么多,最后韩道伟提议:按肉联厂的办法,发固定工资每月150元,韩玉臣也同意。就这样,大舅妈两口子都成了领工资的人。

  援朝舅舅说:“我这个书记当的窝囊,还没你们两口子的工资零头多。”援朝舅舅虽然是书记了,每月的工资才48.50元。

  由于服装厂,肉联厂长了工资,大伙那个兴奋劲,回家可没少夸媳妇。

  接着,服装厂的工人又提出了要求,现在白天时间长了,春天大家也没别的事,能不能延长上班时间,晚上加班也行。

  服装厂开工这半个月,每天都是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一天8个小时。

  大伙提出来,上午7.00开始上班,下午6.30下班,晚上8.00——10.30,每天增加4个小时。

  大伙啊,现在有了这加工服装的轻巧活,是不愿意再干条编了。她们都说,干条编把手磨得都是口子,做衣服怕刮线。

  其实啊,大家是嫌弃条编收入低了。刚过去的这半个月,大家白天做衣服,晚上都去地窖干条编,没一个舍得闲着。

  干条编一个小时挣不到一毛钱的加工费,一不小心就把手刮个口子。大家大空去地窨子里干,小空在家里干。

  悠悠挺佩服现在的人们的,尽管生活好了,人们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观念没变。

  既然大伙一致要求加班,几个村干部接着开会商量,舅姥爷问过姥姥,得知订单没问题,就同意了大伙加班的要求。

  慢慢的韩屯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男老爷们也开始做饭了。为了让家里的老娘们多加会班,男人们都勤快起来。尽管家里存着上万元,可也没人和钱过不去。

  三舅回去后,组织各村的干部,在韩屯召开了现场会,让大家参观了韩屯的服装厂。

  并且下达了硬性任务,回去后每个大队都得派人来韩屯学习。半个月内全公社八个大队都得成立服装厂,村里有条件成立服装厂的,公社大力支持。

  这可是大好事,石庙村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办的极绝,连人带缝纫机一块来的。

  石支书高声大嗓的喊着:“老韩,我连人带机子都来了,你得负责给老哥培训好,赶紧的给找间屋子啊。”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