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4章 年产值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银随意买卖。国家的政策也放宽了,允许成分高的人参加高考,他们就以为能变天了。

  挖出来自己偷着藏起来的银元,卖了到处显摆自己家有家底,想给孩子找个对象。

  现在,经历了十年的革命风暴,人们从内心里都怕了,怕啥时候再来个二次倒算。

  再说了,像“高四瞎子”这样人神公愤的人家,人们躲避还来不及,谁糊涂到和他们沾边。

  即使有那狠心的父母,想着卖了女儿给儿子娶亲,到她们家里探口信,他们也没明确的说出个价来。

  时间一长,人们就品出味来,看来他们并没有多少东西,是想靠骗的。

  这可能也是宝山姑姑去娘家,找侄女当儿媳的主要原因。

  今年一年,悠悠和姥姥娘俩可是挣大发了。在空间里,看着专门的仓库里,存放的摞得方方正正的十元人民币,姥姥问道:“悠悠,你点清了吗,这些到底是多少钱?”

  “姥娘,总共是一千五百万。您老看到了吗,架子上放的,一沓是一千,一大捆是一万,一堆是一百万。”

  姥姥听了悠悠的话,还真走到架子跟前,挨个的过了个数。最后,只说了一句:“钱多了啊,它就是个数。”

  除了架子上的钱,姥姥更感兴趣是真金白银,她走到盛放金条和银元的架子前,抚摸着这些东西,俩眼放光,满脸的笑。

  今年一年,总共收购了36万块银元,4100根“小黄鱼”,8万元的各种珠宝玉器,26万斤废铜,12万斤乱发,1万斤一尺的长发,2000斤二尺的长发,总计256万元的东西。

  娘俩回到家里,总是感到有不对劲的地方,仔细想想,也没什么事情。临近过年了,代销点里整天乱哄哄的,大家都等着姥姥,从临水带回来的好东西,这两天都抢着买。

  特别是石庙村的人,今年的猪都卖了个高价,那家都收入近两千元了,有钱都想过个好年。他们也都等着姥姥回来那,因此,悠悠家的代销点生意火爆。

  农村人真是奇怪,自进入秋季,姥姥就把羊毛衫摆上了,买的真不多。等到过年了,大家都抢着要,以前还挑挑拣拣,现在,看中了颜色,交上钱就走,买的那个利落。

  也难怪大家花钱潇洒,今年韩屯的收入太刺激人了。年前,舅姥爷他们几个,专门把援朝舅舅叫回来,商量年终分配的事情。

  韩屯村今年的收入特高,肉联厂自开业以来,盈利150万,扩建和村里的自来水工程,加上中秋节支出的人均500元,合计支出了50多万元,结余100万元。

  另外,村里喂养的1200头肥猪,收入22.5万元。条编加工费收入6万多元,买鱼收入4万多元。

  年底,几项收入加一块,全村累计收入133万元。

  今年,县里各机关单位来卖鱼,村里就组织人员现捕捞,林林总总的卖出去10万多斤鱼。

  全村320口人,麦季人均分配500元,中秋节每人500元,每人已经分了1000元了。

  去年韩屯村的工值1.50元,已经是全县最高的了,今年县委李书记几次都说让创2.00元的新高。

  几个人商量后,决定今年的工值就按2.00元分配,韩道伟他们合计了一下,全村的工值加起来,才14万元。

  为了村里今后的发展,他们决定肉联厂的收入,留下一半作为发展资金,一半分配给群众。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