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1章 超高收入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卖出去6万元的各种小商品。

  悠悠给他爷俩,一人准备了一身纯毛呢子套装,休闲式的呢子套装,穿在身上,整个人都显得洒脱起来。玉玉个臭美的,穿在身上,就没舍得往下脱。

  今年,除了孩子,悠悠给所有人准备的都是这种衣服,连姥姥和舅姥爷他们,也是休闲服。只不过,自家人又增加了羊绒的毛线衣裤,大人孩子都有。

  姥姥穿到身上,一直夸好。悠悠得意的吹嘘:“那是当然,这可是软黄金。”别说软黄金了,就是真黄金,姥姥见多了,也没放在心上。

  王奶奶看到姥姥异常激动,孙万杰和王卫红两人都考上了大学,而且孙万杰的成绩全区第二,王卫红考的也较好。

  孙万杰报的是京华经济系,王卫红报的是京都医学院,俩人的通知书都来了。

  春节前,姥姥帮着石庙买了982头猪,共计157124斤,爱国舅舅又多了8000元的收入。大舅妈过意不去,提前给全家人都做了一件唐装袄,连孩子都有。

  今年的春节热闹非凡,韩屯村进了腊月就分钱,每个工值2元,在全县最高了。

  现在可以说,村里各家的存款都在五千元以上,半数以上在万元以上。就这卖鱼的收入还没分配,留着发展村办企业。

  韩屯村的收入,宣传出去得在全国引起震惊。悠悠记得到八十年代中期,农村才出现了万元户。有的地方为了凑数,把家里养的鸡鸭都算上了。

  村民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养猪,今年基本上每家都喂了二十头猪,每头猪收入一百五十元,光是养猪一项每家就收入三千元。

  尽管家家都有存款,大伙勤俭节约的习惯没变,还是起早贪黑的干条编。出门换身新衣服,在家还是穿着原来的旧衣服。大伙的说法是:“旧衣服劲造,干起活来也放心,不用怕挂破了。”

  不过各家的铺盖都换成了新的,原来分些棉花,都织布穿了,孩子做身棉衣都得算计着,哪有舍得做铺盖的。

  今年分的棉花多,妇女们都忙着干条编,织布的少了,棉花富足,大伙就做了新铺盖。

  妇女们聚在一起,谈的最多的,就是家里新做的被褥,用了多少斤棉花。

  婕阁进了腊月就结婚了,她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四个哥嫂都说了,以后父母的房子,归婕阁所有。

  婕阁的婚礼相当的低调,他俩约好了,一块去公社登记,办完手续,俩人就回来了。家里给他们办了快二十桌的酒席,不过和别人办喜事相比,少了闹房的乐趣。

  大伙的心里,到底是放不开,怕一句话不合适,给新郎造成心里负担。

  二盼的对象又来商量结婚的事,还是被她奶奶给骂了回去。这次老太太换说法了:“国家提倡晚婚晚育,不到25岁,你别提结婚的事。你要是觉得不合适,俺还想招个上门女婿那。”

  二盼婆家也没办法,只好等着了。他们确实舍不得提退婚的事,彩礼是不多,二盼的奶奶也同意退给他们,关键是二盼是远近闻名的好姑娘。

  今年韩屯订婚的男孩子多,不过结婚的没一个。他们都不到法定婚龄,因此结不了婚,现在还没人敢先办婚礼后补证。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