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章 代销点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都摆着商品,顶针、摁扣、纽扣、手电筒灯泡电池,烟酒糖茶、罐头和饼干,搪瓷盆,暖水瓶、香皂、肥皂、毛巾小手巾,鞋袜帽子方头巾,打成卷的布匹也有十多种。

  商品非常齐全,不仅有五金用品,还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得有上百种商品。

  在代销点的东侧,是锅碗瓢盆竹筷子,还摆放着醋缸和酱油缸,缸盖上放着提子和漏斗。旁边,还有个酒坛子,里面盛着散装酒,度量工具也是提子和漏斗,农村的喜忧事很多人家都是用散酒。

  西侧放着铁锨,抓钩、铁丝、铁钉、农药等生产用品,还摆放着一个铁制的煤油桶,上面的盖子扣的紧紧的。

  姥姥要两毛钱的煤油,服务员打开盖子,刺鼻的煤油味马上飘了出来。他赶紧打出来满满的一提子,用漏斗顺进姥姥带来的瓶子里,接着就把盖子拧上了。

  代销点里的煤油主要是供应人们点灯用的,人们习惯上称为洋油。悠悠穿来一个多月了,深深的感受到了人们的习惯用语:洋油(煤油)、洋火(火柴)、洋车子(自行车)、洋机子(缝纫机)。

  两毛钱一斤,正好一提子。农村人过日子节俭,好多人家连灯也舍不得多点。因此,打洋油并不像城市里那样,还得要煤油票。

  店里有三个代销员,态度和蔼地和来人交流着,看见熟人主动打招呼,比公社供销社的营业员服务态度好多了,手里的算盘噼里啪啦的响着,嘴里还一样样的报着价格数目。

  姥姥和二奶奶把手里的纸递过去,代销员熟练的从盛染料的玻璃罐中挖出染料,用个很小的铜称称好,倒进撕好的方草纸包起来,在纸包上写上名称,嘴里还报着价格,动作流畅,一气呵成,这还真是个技术活。

  从棉线斤数换算出染料的用量,接着又算出钱数,心算速度了得,真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代销点内人来人往,始终有十多个人。人们不只是来买东西,好多人是来卖鸡蛋的,不论大小,只要是新鲜的都是五分一个。

  怪不得公社的集市上卖鸡蛋的不多,老娘家的鸡蛋个头明显的偏大,才卖六分钱,个头小的六分钱就不好卖。

  这时候人们赶集都是步行,赶个集得一上午的时间,还得耽搁上工挣工分,倒不如卖给代销点里方便。

  悠悠看了一会,一个主意从内心升起,让姥姥在村里也开个代销点,买卖都有了机会,代销点简直就是给悠悠量身定做的作弊利器。

  回到家里,姥姥把想法和姥姥一说,姥姥就领着悠悠去找舅姥爷了。

  “我在公社倒是听说供销系统为支援‘农业学大寨’运动,准备扩大‘双代店(代收代买)’的规模,在村级设立代销点,方便农民购置生产生活用品。你要想开点我去公社找援朝,给你托人活动活动。现在迪迪大了,你在家开个点也能贴补一下家里。”

  “哥,又让您作难了。”

  “净整这没用的,和你哥外道啥。一想起把你给丢了,我就揪心的痛,觉得对不起爹娘,还好你自己找回来了,不然我得难受一辈子。”

  听了舅姥爷的话,姥姥红了眼圈,悠悠心里也热乎乎的。

  姥姥和二奶奶忙了起来,先把线拐子染成各种颜色,晒干后又用稀稀的白面汤浆过,穿在浆线橼(chuan)上晾晒,并用一根短棒穿在线拐子下端,双手握棒,用力下坉(dun),使线缕松散。

  坉线子特别费力,在线拐子干透前不能停。二奶奶身体不好,姥姥和三妮桂香俩人轮流着干,爸爸趁没人看病的时候,就跑过来帮一会忙。

  浆过的棉线晒干后,特别的结实光滑,是织粗布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不过特别的累人。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