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1章 抓阄建房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的身体越来越好,真没必要吃这些东西。”

  姥姥到底也没对姥爷说实话,“你没出去过,现在这些东西都能买到,咱又不是吃不起,买了你就吃。俺心里有数,给孩子们存下钱了,足够他们用的。

  就咱这小代销点,俺大部分是在外面进的货,每年营业额都二万多,你算下得挣多少,咱没必要为了省俩钱,亏着自己。别人咋过咱不管,以前咱就是这么过的,现在有条件了,咱还这么过。”

  悠悠看着满屋子欢声笑语的人,感到格外的满足,靠着姥姥,一会就睡着了。

  大年初一早上三点,悠悠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乱醒了,村里人过好了,买的鞭炮都是一百响的,此起彼伏的响着,大伙心里高兴,起的就早。

  早上喝的是韭菜鸡蛋的饺子,里面掺了些海米,那味道是真鲜。大舅妈说:“俺是头一次觉得素馅的饺子好吃,这人啊,就是贱,以前盼着吃顿肉馅的饺子,现在咋觉得韭菜馅的饺子好吃了那。”

  大街上,人们都穿着新衣,那叫个精神,和七五年的春节大不相同。七五年的春节,人们穿的是黑灰蓝,只有孩子穿件鲜亮的衣服,大部分还是粗布的。

  今年,妇女都穿上了织锦缎的棉袄,孩子们穿得是鲜艳的运动服,男人们穿着涤卡的干部服,就连老头也是一身干部服。

  另外,今年妇女顶方围巾的不多了,大伙看见悠悠舅妈她们的长围巾暖和还好看,都买毛线织了一条,围在脖子里,和织锦缎非常相配。

  村里的老太太,也都做了一件活面的棉袄,虽然不是织锦缎的,不过也是万寿纹的酱红色绸缎。

  这应该是“高高三”妻子王兰芝的功劳。她带头给“小老妈妈”做了件棉袄,别的儿媳就坐不住了,跟着就有做的,最后剩下的,也不好意思了,都比着做吧。

  四五十岁的能做织锦缎的,六七十岁的就嫌织锦缎太鲜艳了,姥姥要的织锦缎都是新鲜的颜色。还好,悠悠让姥姥买了一匹酱红色的万寿纹绸缎,就拿了出来。这批缎子价格也低,四元一米,十块钱就够做一件棉袄的。

  老太太上身唐装袄,下身黑色的条绒裤子,人都显得年轻。好多老年人也不顾年节的忌讳了,扯着自己身上的袄,说:“以前,哪敢想这辈子能穿上绸子袄,老二奶奶要强了一辈子,还是喂猪才扯了件绸子的送老衣。那里比得上咱们,活着就穿上了。要不说啊,人得活着才能享福,这死了啊,啥都没了。死了死了,可不是死了就没有的意思。”

  宝山的奶奶穿着一身新衣,到处的显摆,棉袄是二盼做的,裤子是三当买的,围巾是四栓织的。大伙听着她叫的名字,笑得前仰后合的。

  四栓红着脸,大声的说:“奶奶,给您说好几遍了,俺二姐叫赵芬,三姐叫赵芳,俺叫赵萍,妹妹叫赵荷,别再忘了。”这是她上学后,老师给她们姐妹起的名。

  舅姥爷他们穿上呢子大衣,整个人气质都变了。大舅妈说:“姑,还是您买的东西好,比百货楼里的好多了,俺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的衣服。”

  爸爸偷着对姥姥说:“妈,您买的这衣服质量真好,俺在英国留学时,穿的呢子衣服,也没这好。没想到,咱国家发展的这么快。”

  悠悠心想,您老眼光可是毒,这是七十多年后的精品,质量能不好吗。其实,现在百货楼里面的呢子大衣,质量也不错,就是款式不好,又肥又大的,没个腰身。

  “高高三”磨着把大舅的衣服试穿了一会,“轻巧,暖和,可惜啊衣服太长了。”大伙笑着说他;“确实是衣服长了,不是你的个子矮。”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