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喜得贵子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们三个都要了五百袋头饰。

  姥姥告诉他们:近期,由于国家变动太大,人们的情绪不稳,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娘俩也不想节外生枝,就不准备再来了。

  过了立冬的节气,地里的白菜下来了。姥姥一次买了一千多斤,用地排车拉回来,放到了地窖里。今年河滩受灾了,没种白菜,白菜的价格也高了,每斤三分钱,一千斤白菜其实才三十元钱。

  韩屯村的人,家家也都买了白菜,不过他们买的少,多的十几颗,少的才买五六颗,放到地窖里,留着春节侯客用。一颗白菜十斤左右,也就是三毛钱,不过大伙节省惯了,还是舍不得吃。

  现在,韩屯村的人,那个一天不挣五六毛钱,那家不存一千块钱,就这也没人舍得买菜。今年上水早,人们连咸菜都没淹上,真不知大家准备怎么度过漫长的冬季。

  通过买菜,悠悠对村民的节俭,算是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个时期,俭省节约的思想刻到了人们的骨子里。

  塘子坑里的水因为没有泄处,积留下来。从秋分开始,国家就在用抽水机往黄河里排水,由于黄河北移,距离塘子坑一千多米,到立冬也没看出来明显的成效。水位下降很少,还是二三米深。立冬后天气太冷,抽水机就撤了回去。

  拥有塘子坑的村庄意见大了,去年复堤国家赔偿了一年的损失。今年他们在塘子坑里种上了春作物,发洪水属于自然灾害,可是长期的积水他们接受不了。

  国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最后黄委作出决定,把塘子坑都收购过来,给予各村一次性的补偿。收购过来的塘子坑,按照大堤的看护范围,归滩区的村庄使用,不过所有权归国家黄委。

  韩屯村看护的黄河大堤多,长度达2公里,村里一下子多了3000亩的塘子坑。

  农历的十月初一早上,鹅毛大雪飘撒而下。幸亏大伙的房子都收拾好了,不然高粱帛围的篱笆墙可不保温。

  头两天,大伙看着天气不好,就把村中心的两个地窨子清理了出来,这一场雪下来,大伙就挪到里面编东西。

  两个地窨子里都烧上了散煤炉子,无烟煤是外贸局给的指标。他们和韩屯村建立了结对帮扶的关系,负责韩屯灾后自救工作。

  大雪下了两天才停,雪刚停,县委李书记带着慰问物资就来了。有募捐的棉衣、棉被,还有救济款、救济粮及成卡车的无烟煤。

  韩屯村无子的孤寡老人四户,不过都不是五保户,他们过继了侄子们赡养。尽管这样,救灾物资还是先照顾他们,大伙也没意见。

  捐献的棉衣棉被都是用过的,不过没有补丁,也拆洗的干干净净。在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这就是极好的了。

  为了让灾区人们安全过冬,县委开展了募捐活动,人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都把自己比较好的棉衣棉被捐献出来。

  相对于全县来说,滩区受灾的人口还是比较少的,韩屯又是县委李书记的蹲点村,救灾物资就多了些。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