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4章 收购银元计划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疼。”

  “咱咋收啊,铜钱能从废品站回收,银元可没处买去。再说,废铜才几个钱,咱买得起,银元一块就是2.50元,咱也买不起啊,更别说黄金了。”姥姥越说越犯愁。

  悠悠也觉着姥姥的话有道理,现在国家收购的黄金价格8.40元一克,确实够便宜。不过原来的金首饰讲究份量足,手镯都是足两的,虽然是十六两制,每个手镯也是312.5克,一个手镯就得262.50元。

  再说了,金子的质量也不好鉴定,重量更不好掌握,不如收银元省事。其实黄金也没什么保存价值,只能放着增值。

  就是银元,自己的钱看着不少了,可以说是相当多,也买不了多少。从去年跟着姥姥卖银元就可以看出,民间的银元数量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手里多少都有一些。

  悠悠从网上的资料中得知,七三年,国家提高了银元的收购价格,从一元提高到2.50元,激发了人们的出售热情。临水地区,当年就收购银元45万枚,以后每年的数量也在15万枚以上。

  一直到八零年,国家再次把银元的收购价格提高到5元,人们反而舍不得出手了,每年的收购数量降到了几千枚。

  再说了,普通的“袁大头”(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保存价值也不大,老百姓手里,大部分也是这种银元。

  既然自己的资金不充足,就得尽量的收够保存价值高的银元。其实,除了“袁大头”,其他的银元的保存价值都不错。

  姥姥听清了悠悠的纠结,根本没当回事:“这还不好说,咱加钱收别的银元,银行2.50元收,咱3.00元收,一块银元多出0.50元,准能收起来。”

  悠悠听了,对姥姥竖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姥姥一巴掌拍落了她的胳膊:“你就作怪吧,敢调侃姥姥,胆子够肥的。”

  初二一早,姥姥就去了临水,她还是不放心,非得去看一趟。

  到了傍晚,姥姥回来了,跑了一天,虽然很累,但她神情特别的轻松。

  姥姥偷偷的对悠悠说:“你李爷爷他们都没事,听到风声,早早的就收手了。听说抓了几个卖高价的药贩子,该,让他们黑心。

  也该他们倒霉,本来事情都过去了,听说上级抓药贩子,开始被他们坑了的病人心理不平衡,就把他们告发了。

  援朝舅舅他们俩口子是初五走的,他们在家也没闲着,石庙的群众听说三舅能联系到猪仔,都来找他帮忙。

  石庙的干部今年也准备办养猪场,他们村大,一共九个生产队,要的猪仔数量大。

  本来三舅的假期到初八才结束,为了给大伙买猪秧子,就提前上班了。除了给大家买猪仔,还得给韩屯联系簸箕柳插条。

  村里计划把河滩里的耕地,也全部插上簸箕柳。春季插栽簸箕柳,化冻就能进行。

  胜男三舅妈喜欢在代销点里忙,每天忙完不自觉的就会算利润,每次算完都惊讶的不行,说姥姥的小代销点,挣的比他两口子的工资都高。

  她感叹的说:“等我退了休,也开个小代销点,不过姑您得领着俺跑开门路,这黑市的东西比俺们供销系统的,质量好多了。”

  舅姥姥笑着骂她:“你个不长脑子的,等你退休了,你姑老的该走不动了,还领你跑门路。”

  姥姥的代销点,春节期间,卖出去八千多元的东西,其中大部分是悠悠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就是按正常的15%的利润算,也得挣一千二百元。怪不得三舅妈喊着,比他两口子的工资高。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