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章 换银元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掏出4块银元,递给悠悠两块。

  “年下(春节),你爱军舅舅给你爸妈弄了张自行车票,家里的钱还不到一百块,你跟着姥姥去换钱,一个银元换两块五,咱娘俩一次能换十块钱,再来两趟就攒够了。”

  悠悠不解的问:“姥姥,咋不一次都换了。”

  “一个人一次就让换两块银元,都是老人放的几个私房钱,多了让换也不敢,怕被批斗。”

  悠悠看向手里的银元,都是袁大头,是银元中存世最多的一种。前世爱好收藏,关于银元,悠悠还是比较懂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行新币,国家对金银的流通限制特别严格。动乱期间,金银又成了“四旧”,财宝变成了祸害。

  一直到文革后期,国家才恢复了金银兑换业务,人们急忙把手中的存货兑换成现金。

  一是生活艰难,二怕被抄家批斗,三是不了解国家的政策,害怕银行取消金银的兑换。回收的银元统一融化另作他用,导致后世银元的收藏价格一路攀升。

  银行的营业室不是对外的门市,设在院子内的两间房子里。有好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拿着一块两块的银元在换钱。

  悠悠看的仔细,认出不仅有袁大头、孙小头,还有后世里的珍品团龙币。

  悠悠看得两眼冒星星,这在自己的商城里可都是宝贝,就连最不值钱的袁大头都是上万的价格,稀少的以百万元计。

  现在不论种类一律2.5元,悠悠恨不得自己都买过来,可惜手里没钱。后世的百元大钞拿到现在来就是张花纸,不只用不了,它还得惹是生非。

  即使淘到第三套人民币,悠悠拿出来也说不清来历。对了,捡钱试试。

  悠悠肉疼的兑换完,跟姥姥出了银行门,弯腰在地上捡了一张十元的钱,其实是从自己的商城里拿出来的。

  “姥姥,我捡了十块钱。”

  “在哪捡的?”

  “就这里。”

  “快给我,谁掉钱了。”姥姥大声地喊起来

  悠悠耷拉着脑袋陪姥姥站在银行门口等失主,旁边围着一圈人看热闹。

  还别说,这年代人们的思想境界真高,这么多人就没个冒领的,姥姥还替人着急:“咋还没人找,掉这么多钱不得急死。”

  到妈妈散了会找来,才和姥姥把钱交给银行的领导,让他们找失主。领导记下姥姥和妈妈的姓名和村名,说汇报给公社领导。

  还在银行的食堂里拿了几个包子递给姥姥,说孩子小不禁饿先填补填补,现在饭店里的包子也卖完了。

  吃着十块钱换来的贵包子,悠悠心疼的直抽抽。

  62年的第三套十元人民币,后世的价格千元以上。现在十块钱可以买4快银元,即使是最便宜的袁大头,在悠悠的商城里都快五万了。

  回家的路上,悠悠故意问姥姥银元咋还不一样。姥姥告诉悠悠“银元样数多着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