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0章 祭灶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部服。孩子们喜欢智慧姐的运动服,男孩女孩都想要。

  智慧姐的运动服被她当成了罩衣,穿了一个冬天。加厚的涤纶运动服,暖和还好洗。针织的布料,弹性大穿着舒服,

  姥姥告诉大家:“我卖肉得忙到二十八九,你们别怕耽搁穿。”大伙就说:“早晚俺们都等着,大年初一能穿上就行。”

  也是,今年大伙手里有的是钱。队里的分红虽然多,关键是各家都喂了几头猪,一头猪最少卖200元,仅此一项,那家都有近千元的收入。这个时候的千元户,含金量可比后来的万元户高多了。

  腊月二十二,学校里也放了寒假。其实,年假二十天,是从腊月二十七日开始,不过公社教育组,统一安排二十二日考试。然后是老师改试卷,二十六日孩子们去学校看成绩。

  这种做法,其实是变相的增加了假期,不过挺有人情味,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就是清扫房屋,祭祀灶君,送灶君升天。自动乱以来,祭灶活动被当成四旧废除了,不过打扫卫生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今年韩屯村里的老人公开的祭灶,二十二就来到代销点,指明要奶糖,买两张包装草纸,还加上夏天的蚊香。

  原来祭灶要用麦芽糖,用又黏又甜的麦芽糖,粘住灶爷的嘴,意在使其上天后多报喜,少报忧。现在没有麦芽糖,只能用奶糖代替,起码奶糖也是粘的。

  老人的道理是:今年,各路的神灵都护佑着咱村,你们想想啊,刚过年就开始卖毛地梨子,挖了毛地梨子就出了铃铛麦和苜蓿草,咱村里才喂得起这么多的猪羊。

  外面的小鸡都得鸡瘟死了,独把咱村拉下了。这次传孩子,咱村的孩子也没一个生病的。你们年轻,不懂事,俺们上了年纪的,可不能装糊涂。人啊,得知道感恩。举头三尺有神灵,上天看着咱们那。

  听老人说得神神叨叨的,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大伙也信了八分。所以,家里的老人祭灶,孩子们没一个阻拦的。

  腊月二十三,孩子们一大早就开始唱: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牛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读xiu);大年初一扭一扭。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老人在灶前,摆上奶糖,点燃蚊香,用包装纸绞个纸马,叠几个元宝,一起烧了。嘴里念念有词:“又有草,又有料,喂得小马咴咴叫。灶君骑马好上天,多报喜事保平安。”然后捧手磕头,祭灶结束。

  过了祭灶日,一直到除夕,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多在此时嫁娶。一是为了节约吃食,结婚的东西和过年的一起准备,能节省好多。二是新媳妇省了三天回门,可以和大年初二新客拜年合在一起,又省了一次礼物。

  还有凑年三十娶媳妇的,这时人们过年的东西,都准备的完了,连着吃了几天好的,特别是炸丸子,肚里有了油水,再坐席就吃不多了,起码能省下个干粮。

  结婚大都找人看个好日子,三十结婚的人家,借口就是就三十一个好日子。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人们就笑话这样做的人家:精细皮,看三十。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