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 条编培训班结业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不多。

  这一百多件东西,花了快五千元钱,姥姥接着又给了王奶奶五千块钱。

  王奶奶把钱接过来,问姥姥:“妹子啊,这两年生活刚好过点,就有人想着买首饰了。大城市有卖首饰的门市吗?反正咱这里没有卖首饰的。”

  姥姥告诉她:“大家都是私底下买点放着,就是有钱也不敢明着买啊。再说了,现在也没人敢戴金银首饰。”

  回到张集,姥姥把10件呢子大衣给了胜男舅妈,到家天也黑了。

  姥姥对悠悠说:“交九以后,天就冷了。咱娘俩就在家猫冬,不再出去了。”

  一个月的时间,柳编培训班结束了,大家的技术也拉开了档次。经过技术人员的安排,每个人都有了合适的活计。技术好的人编制工艺品,技术一般的编制生活用品。

  柳条是队里的公共财产,各人的速度不同,手艺也不同。根据其他村的经验,收入采取对半分配办法。编制好的成品,价格的一半归个人,一半归集体统一分配。

  这种多老多得的计酬方法,大伙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人们早起晚睡,夜里熬到十点半才回家,就这还有把条子拿回家,熬夜编制的。

  姥爷编制的东西比技术员都好,县外贸局的工作人员提议,让他做了村里的技术员,负责技术培训和质检。算是外贸局的临时工,每月十八元的工资。

  不过,空闲时姥爷还能编些东西,再挣一份加工费。一个月下来,还能挣十多元加工费。两份钱加一块,也三十多元。

  这样,他们就不用安排人员在这里常住了,两个星期来一次,把合格的成品收走。每次,大家都能领到现钱,技术好的一天七八毛,就是手笨的,一天也能挣三四毛钱。这还是一半的钱,剩下的一半归集体所有。

  看着领到手的钱,大家的干劲更大了,早起晚睡的加班干,积极性特高。

  今年,由于是夏季栽的簸箕柳,产量较小,也就够年前这俩月用的。大家尝到了甜头,都说:“咱明年把河滩里的地,都栽上簸箕柳,这比种粮食强多了,还省事,冬天咱们就能挣钱了。”

  悠悠听见大伙的议论,终于了个心事。据网上记载,七六年的六月底,这里的黄河发大水,好多村里的小麦都没打完场,麦垛就被洪水冲走了,春夏作物颗粒无收。

  洪水来势凶猛,黄河大堤到处出现险情。幸亏75年的复堤大会战,避免了堤毁人亡的惨剧。

  不过,黄河水发的急,退的也快,一个多月后就退了下去。复堤留下的塘子坑里,存下了两米多深的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

  尽管黄委会采取了好多的补救措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可是收效甚微。后来对这次黄河复堤工程,争议很大,功过难论。

  簸箕柳耐涝不怕水,就是在水里泡个十天半个月,也不影响生长。何况黄河本来就是悬河,每次漫滩,黄河岸边的土地,反而早早的露了出来。

  因此,在河滩种植簸箕柳是最佳的选择。何况,接下来的好几个年头,黄河都会发洪峰,只不过没有漫过生产堤。八二年入秋又出现了一次大洪峰,那一年的冬小麦都没种上,全部种的春小麦。

  以后,就没再出现大的洪峰,到了九十年代,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有效的缓解了黄河流量,也彻底的解除了黄河滩区的安全隐患。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