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8章 “三秋”不大忙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堆,一共记了八百多个工分,姥爷原来在菜园一天才六个工分,相当于他半年的工值了。

  今年村里喂得猪多,积的肥也多,一亩地上了十多地排车的土杂肥,一车一千多斤。

  村民都说,终于达到了五八年提出来的,亩施基肥一万斤的标准,就是不知道亩产粮食一万斤啥时间能实现。

  难,就是到了后世,高速发展的科技也没能实现,吨粮田倒是没问题。

  队里的两辆拖拉机发挥了作用,能拉梨子能拉耙。两辆拖拉机一天能耕一百亩地,三天的时间三百亩地就耕耙完了。

  队里的耕牛全用来往地里拉粪,减轻了群众的劳动强度。今年的“三秋”大忙比原来轻松了好多,大伙都非常满足。

  姥姥喂的小鸡长成了大鸡,特别是公鸡,都长到了二斤左右。

  收公鸡的来了,条件非常苛刻,只要当年的小公鸡,还得是一斤半以上的。悠悠看得咂舌,现在的农民真是冤大头,买难卖也难。

  八月初六,姥姥带悠悠去了张集。集市上,除了供销社的饭店,开始有个人摆摊卖烧鸡的,一大盆的烧鸡用纱罩罩着,香味飘出去好远。悠悠拽着姥姥,闻着香味找了过去。

  买烧鸡的还真有几个,他们都是要六个。悠悠看了觉得奇怪,“姥姥,他们咋都要六个啊?”

  “这是要了送节礼的,现在时兴送六个烧鸡。”原来八月十五,未婚的男方得去女方家送节礼,还得在初十前的双日子送。其实就是八月初六、初八和初十,三天的时间。

  现在六个烧鸡可是笔大开支,怪不得收鸡的只要当年的小鸡,老公鸡一般都在三斤以上,一只老鸡赶得上俩小鸡重了。

  刚进食品站,站长就热情的打招呼,“老韩,你那里的鸡蛋咋样,今天带来了多少?”

  “不多,还不到二百个,老话都说缺八月不缺腊月,这段时间老鸡褪毛不下蛋,小鸡还没长成,鸡蛋是不好收了。”

  “这十五得做月饼,鸡蛋的用量大了,还收不上来了。不过把你家的两头肥猪拉来吧,我可听说了,都长到二百多斤了。”站长的信息够灵通的。

  “下集给您拉来一头,俺得留下一头。秋后俺家盖房子,得杀了管饭。”姥姥实话实说。

  原来,食品站还承担着八月十五做月饼和春节做点心的任务。姥姥因为要去县城,就没要月饼。

  罗新才这次收的乱发多,5000斤乱发和2000斤废铜,价值4000元,再加上400元的利润,一共是4400元。他的妻子又要了150袋的头饰,加上2000双袜子,姥姥给了他900块钱。

  罗新才送货的同时,拉来了五篓子红香蕉苹果,一篓50斤。姥姥要给他钱,他急了:“嫂子,您这是打我的脸,就这点东西兄弟能给您要钱。不满你说,我五分一斤从果园里拉了一车,买废品就靠它开道了。不是这东西放不住,我还想多给您几篓子那。”

  “那嫂子就谢谢你了,这苹果又大又红,这价格也就是你能买出来。”苹果确实好,那个都得有半斤,散发出阵阵香甜味。

  “嫂子,新才也就这点能耐,俺娘几个这些年跟着他,嘴里没受屈。”王代娣对姥姥夸他。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