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腌咸瓜_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后还是碧绿色,收起来装进粗布袋子里,挂到房梁下。还有就是茄子干了,切成茄片挂在细绳上,两天就能晒干。

  二奶奶家里的冬瓜也切了晒,用刀旋着片成条,由于冬瓜水分大,还得放在干净的草木灰里,使劲的揉搓,让冬瓜片往外渗水,然后挂到绳子上晒。

  悠悠想起春天吃的炖冬瓜干,不仅有冬瓜的清爽还非常劲道,相当的好吃,就要姥姥也晒冬瓜干。

  悠悠家分的冬瓜都炖肉吃了,姥姥就在集市上买了十几个大冬瓜,二分钱一斤,真便宜啊。

  吃晚饭的时候,迪迪自己就啃了俩鸡腿,还喊着要再吃一个,看来是馋狠了。悠悠怕他撑着了,就拍了下他圆圆的肚子。

  “已经够大了,不准再吃啦,要不以后姐姐不给你买了。”迪迪怕的就是以后不给买了,看了眼烧鸡,扭头走了,干净利落,敢情他还懂得眼不见心不烦的道理。

  第二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二,阳历是八月初八,这天立秋了。农谚:“立了秋,挂锄勾。”悠悠替妈妈庆幸,总算不用锄地了。

  可天气照常热,连着几天,中午的气温都在三十五度以上。悠悠就问姥姥:“不是立秋就到秋天了吗,咋还这么热?”

  姥姥的回答是:“立秋闷热十八天,寸草结籽。”

  悠悠听了哀嚎:“这得热到什么时候啊?”阳历进入6月,从麦收开始,中午就热到了三十多度。到了8月8日立秋,还得再热十八天,那不是到8月底了,这是要热仨个月啊。

  前世的悠悠本来就宅,再加上身体残疾,夏天更是呆在房间不出门。装着中央空调的室内,始终保持在25°左右,哪里知道夏天酷热的滋味啊。

  今年可算是知道了,真难熬啊,亏得自己有事没事还能躲进空间。不然,想想就害怕。

  天气热归热,不过空气湿度好歹是降了下来,没有以前那么闷热了。早上和晚上的温度也降了下来,最低温度在25°左右,晚上终于可以睡个舒服觉了。

  姥姥的西瓜酱豆也腌好了,打开缸口,扑鼻的酱香味飘了出来。姥姥用干净的勺子舀出一碗,淋上香油,放在锅里头溜一下,味道更好了。

  悠悠用馒头蘸着西瓜酱,吃了一口。酱香、西瓜香、芝麻油的香味合在一起,味道好极了。尽管西瓜酱咸味较大,但一家人每顿饭也得吃上一大碗。

  村里头的其他人家也都是同样的菜色,虽说吃不起那么多香油,但也会用筷子在香油瓶子里头蘸一蘸,象征性的滴上两滴,也算是吃个味道。因着筷子上有水,这水就沉到香油下面,那香油瓶子里头吃了一年也不见少,甚至还变得更高了一点。

  这也是穷,没有办法。

  后来,悠悠专门在网上查询了西瓜酱豆,才知道它是鲁西南地区的著名小吃,还上过央视的饮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只是到了她那个时代,好多人都说腌制食物不好,也就不太有人做了。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