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评价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付春

  摘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应该历史地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简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知青上山下乡既功不可没,又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知青;上山下乡;评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应该历史地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不适当的。

  一、总体评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出现在50年代。这一工作的开展,是与我国人口多,经济、文化发展又不平衡,城镇就业困难,广大的农村和边疆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建设人才等历史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文革”的产物。“文革”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政策是比较稳妥的,大多数下乡知青的思想也是比较安定的。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这个运动被宣传为安排知识青年劳动就业和“反修防修”“缩小三大差别”而进行的是一场政治运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根本出发点是试图把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同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结合起来,探索一条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道路。

  二、知青上山下乡功不可没

  (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中的作为和贡献。

  首先,他们是活跃在农垦战线的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是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全国2000多个国营农场像珍珠一样镶嵌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推进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史上,上百万城镇知识青年以创业者、垦荒者、建设者的雄姿,投身到这一伟大的开拓性事业之中,成为中国农垦事业的一支生力军。

  其次,为建设新农村立下汗马功劳。在1700多万城镇下乡知识青年中,有83%的人是在当时的农村人民公社插队,从事农村各项生产和社会活动。其一,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广大农村,特别是对那些边远偏僻的农村以劳动力的支援。其二,给农村以文化科学的支援。许多下乡知青在普及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活跃文化生活、开展农业科研以及当家理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三,领导人才的支援。大批知识青年在插队实践中,逐步地成长起来,显露了领导才干,逐步被选拔到农村基层的领导岗位。其四,他们将生命献给了“第二故乡”。那些献出生命的知识青年,有些是为农村建设、维护国家或集体财产而牺牲的,有些是因天灾、事故和疾病而丧身的。他们都是在上山下乡这条道路上失去了青春的生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

  (二)广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