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6章 被策反,背刺理学大臣!_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愿意跟着王文奎一起干。

  当然,他内心则也希望由此转为文官,像大明朝廷如今许多在技艺上有不错成就的武官转为文官一样。

  这也算是他的一点私欲。

  作为世代官宦出身的茅元仪有很深的文官情节,也以只是以武臣的方式进入仕途而为耻,但他又不擅长时文,故而也就一直当的是武官。

  但茅元仪没想到的是,在他支持王文奎另立朝廷后,虽然王文奎让他转为文官了,但却歧视他非进士出身,也歧视他只会督造器械,而在理学上造诣不够,所以不怎么搭理他。

  另外,茅元仪有感于如今大明朝廷这边火器先进,技术更新迭代很快,也就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王文奎重视技艺研发,提高工匠地位,甚至最好像朝廷一样,对技术精湛的技术老师傅给予官身,反正是一些荣誉性官衔,又不影响权力格局。

  但茅元仪发现,王文奎这些骨子里就只讲出身讲尊卑的传统守旧官僚,连他这种官宦世家出身的武臣都鄙夷,何况是这个时代本就不被尊重的工匠!

  所以,王文奎不但不采纳他的建言,还废除张居正时期实行的班匠银制度,要求工匠免费服役,说是为了恢复祖制,进而造成大量在广东工匠消极怠工或逃逸进豪族大门内做家奴。

  另外,对于伪朝仿造朝廷设的工业司,也没有要投钱让茅元仪组织工匠的意思,只热衷于旁门左道,让他仿造从朝廷这边偷来的线膛炮技术资料造线膛炮,茅元仪对此无可奈何。

  只是他没想到,仿造线膛炮的研发银竟也被漂没!到他手里后,就没剩多少。

  关键是,伪朝的御史言官还要向他索贿,说不给钱就弹劾他私吞或者就谏言不准朝廷拨这笔钱。

  茅元仪深感在伪朝做事太难,关键官职也不见升,甚至已经有御史言官因为他不行贿的缘故开始建议把工业司裁撤,说这本就不符合恢复祖制的宗旨,言外之意就是要撤了他的职,也有御史言与其注重奇技淫巧不如加强德教,多请儒臣为伪朝皇帝经筵,而至于枪炮不过是末技,从外夷手里购买或者雇佣外夷打造即可,何必累民。

  茅元仪也没想到打着恢复祖制、独尊理学的伪朝会变成这样,加征赋税导致民不聊生不说,关键加征了赋税还是财政紧张,许多工匠工钱常年不发,官俸都发不齐,倒是吏治也越来越腐败,本来广东又不冷,竟也要冰敬!

  最重要的是,伪朝大臣不少,但没一个干事的!

  阁臣尚书只顾着捞钱,御史言官也都只顾着哔哔,关键也是为钱哔哔,对广州府城内已经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充耳不闻。

  所以,在西厂细作的策动下,茅元仪决定弃暗投明,哪怕是为了广东越来越多的哀哀饿殍呢,他也要重新归附朝廷,即便可能因此被朝廷治罪。

  也正因为此,张贵早让西厂在广东的细作帮助茅元仪回到了京师,且成为了他的座上客,如今则也因为他,而出现在了朝堂上。

  “罪臣见过陛下!”

  茅元仪虔诚地跪在了天启面前请罪,虽然他心里曾经也觉得眼前这位天子是个不务正业的,但他不得不承认,至少这位天子没有把大明变得越来越糟糕,至少他在离开伪朝统治区后,没再看见满城的饿殍,所以,他现在对于自己昔日投附伪朝的行径的确是有一份愧疚之心的,觉得自己对不起伪朝的百姓,也对不起眼前的天子。

  天启懒得理会茅元仪个人的事,只急切问道:“张国舅说你知道是谁在帮助伪朝偷取工业司的技艺,到底是谁,立刻告诉朕!”

  “禀报陛下,是。”

  茅元仪还没说完。

  这时,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四知就已经先喊了起来:“茅石民,伱为何这样做?!你这样做对得起理学吗?!”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