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一章 是时候该团结更多的力量了!_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秦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11月就会定下来,现在已是8月了,在这时与流体力学实验室进行深度合作,就相当于搭上了便捷的快车,哪怕明年的经费无法增加,起码也能保证不会被削减。

  不过杜长彬的这个提议,对流体力学实验室也是有好处的,姜为先与郭维阳都很清楚秦克的打算,接下来将会加大对包括地震、海啸、台风等在内的极端自然灾害与气候异变之间的关联研究,现在地震研究所主动抛出橄榄枝,倒是省却了流体力学实验室到处借调人员的时间精力。

  “杜院士的提议非常贴心,能得到这几位地震专家的常驻、协助和技术交流,我们求之不得。”

  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杜长彬院士心情大好,笑容也更加灿烂了,他又道:“至于第二件事,也算是建立在我们的合作基础上。”

  他示意随行人员打开笔记本电脑,接上投影仪,然后指着投影大屏幕上的数据,凝声道:

  “姜院士、郭院士,实不相瞒,近两年来,我们监测到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型地震次数呈现较明显的异常上升趋势,4.0级别以上的地震发生次数,已超过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的30%。在这样成因不明的趋势下,我们以往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模型已基本失效了,哪怕在这两年里我们一直在完善优化,也没取得什么让人满意的成果。”

  听到小型地震竟然如此频繁,甚至超出了历史最高纪录,姜为先与郭维阳都脸色凝重起来。

  作为资深的物理院士,他们很清楚这样的异常绝非什么好的兆头。

  杜长彬院同样眉头紧锁,神色忧虑:“两周前,贵实验室向我们提出数据申请时,也转达了秦克院士的初步判断,也就是说地震可能与气候异变有所关联。近年来气候异变确实越来越剧烈,中小型地震的频繁发生也有着同样的趋势,我们很担心将来是否会出现较大规模、较高震级的地震,所以亟须根据最近两年的地震数据进行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并据此对中长期地震预测模型进行大的修正。”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地震研究所在杜长彬院士的带领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但也仅此而已,地震的成因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地震研究所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而且所作出的预报主要是中长期预报的,对于短临预报主要还是靠经验性预判,预报成功率很低。

  所以在这里杜长彬院士也只是强调“中长期地震预测模型”。

  “现在论起大数据方面的运用与建模,流体力学实验室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哪怕是各大高校的数学教授团队,也是望尘莫及。我们这边希望借着这次的合作机会,流体力学实验室在进行地震数据分析时,顺便给我们提一些优化中长期地震预测模型的合理化建议。当然,为了保证增进双方的了解,我们愿意对流体力学实验室共享目前持有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模型。优化后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模型如果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也愿意长期将地震的研究成果与流体力学实验室共享。”

  听到这里,姜为先已完全明白杜院士的来意了,既是寻求“互利合作”,同时也是请求技术支援。

  只是优化地震模型的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资源绝不会少,姜为先颇为慎重:“有关第二点,我们也很愿意与你们进行技术合作互助,但我还是要先问问秦克和小宁的意见,目前实验室虽然是还挂在我和老郭的名下,实际上的人事管理权与项目管理权,我们已移交给了秦克和小宁。”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