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八章大局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抢功劳?”

  “上京的旨意和扬州行文是说了,我总领江南战事,这是给你阿耶我留面子呢!”

  “陛下要扶持齐王,给他些军功傍身,这是要让他日后制衡傅三郎的!”

  “这也是怕傅三郎功无可封,我患失心疯了?能去凑这个热闹?”

  几句话给马端说面红耳赤。

  马巍继续道:“你一天多把精力用在领兵习武上,你跟傅三郎是同龄,看看人家...”

  马行远听完这话,欲言又止,却好歹把话咽下去。

  他是想说,阿耶您在几年前可都是说让我们别学傅三郎不务正业,整日子在市井厮混

  “是阿耶,我知道了。”

  “行了,下去吧,带我的牙兵去城外营中巡视一番,有什么情况及时回报。”

  “诺。”

  看着儿子走出大堂,马巍这才叹了口气道:“看看傅家三郎,在看看我们家这几个,真是...一个成器的都没有。”

  这边幕僚李可立出言劝慰道:“侯爷不必忧心。几位郎君固然是比不得武安侯的,但上京城这些勋贵子弟之中,又有那一家的年轻子弟能够跟武安侯相提并论?”

  马巍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别说相提并论了,连望其项背的都没有。

  李可立继续说道:“武安侯在勋贵子弟之中,是异数,比之不过,徒增烦恼,侯府的几位郎君,也都是自幼读书习武,品行端正,假以时日,必能建立一番功业,不堕侯府威名。”

  马巍听后点了点头,“李先生说的有理,诸子虽然没有傅家三郎的骁勇果敢,但在上京城的一众勋贵子弟之中,也还算勉强算是中上了,最起码比起辅国公杨家和信国公汤家那几个败家纨绔子弟强的多了,哈哈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吗...”

  李可立也笑道:“正是此理。”

  马巍摇摇头笑了笑。道理谁都懂。但人心这个东西,哪有满足的时候?

  他跟傅懋修年纪相彷,算是总角之交,时人也总有人拿他们做比较。

  他自然也存了些这方面的心思。

  早几年,他在朔方任节度使,威震北疆。朝廷上说道名将,除了定国公、卫国公,就属他马巍以及舞阳侯于罗睺了。

  至于英国公?也会领兵?

  不过宣嘉十四年之后,就没人会在问这样的蠢话了。

  原本有些式微的英国公府,这几年又是水涨船高。

  卫国公已经故去了,定国公身子骨也不好,听说已经回了上京安养。

  现在大晋朝最炙手可热的将门,那就是傅家了。

  一门国公一门侯。

  特别是从宣嘉十八年以来,先是傅懋修为行军大元帅,数月之内平定恒州沙门叛乱,单骑出关退却数万燕军。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安装最新版。】

  傅家三郎又在江淮连战连捷,先后领兵歼灭了十余万叛军,几乎是一己之力扭转了局势。

  傅家如今的声望,武毅王在世时候也不过如此。

  好在傅家不是新贵骤起,亲朋故旧遍及朝野内外,传承上百年的家族也承受的起这盛名之累,这就是根基。

  不过要说没人眼红,那也是不可能的。

  他马巍就很眼红。

  但他也明白,眼红可以,但不能乱做事,什么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否则,吃相也太难看了些。

  对他而言,现在能把江南西道的叛军余部剿灭,就算是大功一件。对朝廷对陛下有了交代。

  而光复建邺之功,往长远来说,涉及到的是朝堂上日后的平衡,贸然争功,就等于是打乱了道君皇帝的谋划和布置。

  明眼人都看得出,道君皇帝有意让齐王和武安侯两人互相制衡,以免傅家一家独大。

  这是大局。

  无论是谁在提议,马巍都不能在这种事情上插手。

  能把洪州夺回来,在把那个僭越称王的小儿擒送上京,江南这一趟也就算圆满了。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