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3章 大举扩展南亚市场_狂野北美18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10年后现代文明觉醒时代,极少部分的欧洲学者和侨居欧洲土著原住民后代提出了这个直入核心的问题,要求帝国政府作出公开道歉。

  但人微言轻,很快便被舆论界各种指责和认为别有用心的图谋言论淹没,自身也遭受各种打压排挤,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来。

  9月初

  抵达苏门答腊岛的第1艘华人移民船停靠到巨港,从船上下来2213名新移民,他们是19世纪末华人移民苏门达腊岛浪潮的开端。

  大唐帝国殖民部为了配合东印度群岛拓殖战略,将传统的太平洋中部移民航线基本废弃,重点转入向东印度群岛移民。

  实际上

  自大唐帝国皇帝大举分封藩王以来,来自太平洋中部移民航线的华人移民,已经有12年没有踏入帝国本土。

  绝大多数补充到南美洲15藩国,还有古巴王国,吕宋王国,宿雾王国和棉兰老王国,最大程度的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稳定藩国政局。

  迄今为止12年

  上述十九藩国通过太平洋中部黄金移民航线,以年均55万至62余万人的速度,总计补充了682万华人新移民。

  这极大的改善了当地人口结构,增强了主流华人社会力量,稳定了藩国从上到下的治理结构,形成了以华人社会为主的人口分布,效果极其明显。

  帝国军方在取得决定性的上英德拉吉利战役后,立马开启了移民进程。

  在帝国殖民地部的全力配合下,在今后的5~7年内,太平洋中部年均60余万人的移民总数量,将重点向东印度群岛倾斜。

  预计其中的7~8成,即年均48万人左右,将会被陆续安置在苏门达腊群岛,加里曼丹群岛和苏拉威西群岛,以增强帝国对该地区的统治力。

  这其中,苏门答腊岛又是移民的重中之重。

  因为苏门答腊岛拥有千余年的农耕传统和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该岛城镇遍布,自然条件优越。

  虽然由于长达25年的亚洲战争的摧残,农业生产凋敝,大量乡镇和田园荒废,每年因为疾病和饥饿,乃至于各种灾荒死亡多达十数万人。

  但这纯属守着金盆讨饭吃,地处热带的苏门达腊岛自然条件优越,阳光日照充足,河流遍布,农田沟渠设施相当完整。

  荷兰殖民者为了断绝亚齐反抗军的后勤支援,对该岛的土著居民强行施行了合村并镇,以加强军事管控。

  他们用武力驱赶着土著居民离开了生活数百年的故居土地,集中到少数大的城镇中,而不管这些土著人的死活。

  这就形成了当地土著有地无法耕种,只能拥挤在大的城镇边缘地带,形成数万人乃至十几万人的贫民区。

  由于贫民区的环境恶劣,污水横流,滋生了各种热带疾病和疫情,再加上饥饿和各种暴力犯罪,从而导致了每年多

  请收藏:https://m.huating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